1. 首页 > 种植

马蜂筑巢于树洞或屋檐,喜攻击人畜

特点 描述
活动温度 12~13℃下出蛰活动,16~18℃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
筑巢地点 树洞、屋檐等遮光挡雨的地方
食物来源 昆虫、蜜源等
攻击性 喜攻击人畜,繁殖迅速

马蜂,这个在树洞或屋檐间忙碌的身影,似乎总是与人类的生活保持着一段微妙的距离。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却也在不经意间成为了人类安全的挑战。

马蜂筑巢于树洞或屋檐,喜攻击人畜

马蜂的出蛰活动与气温密切相关。当气温达到12~13℃时,它们开始活跃起来;因为气温的升高,16~18℃成为它们开始筑巢的温度。只是,当秋后气温下降到6~10℃时,它们会选择越冬。春天中午气温较高时,马蜂的活动最为频繁,而夏季中午炎热时,它们常常暂停活动,晚上则回到巢中休息。

城市树木花草的增多,为马蜂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昆虫、蜜源等都是它们喜爱的食物。此外,垃圾堆中也有大量适合马蜂的食物,这使得越来越多的马蜂选择迁居城市,并在树洞、屋檐等地方筑巢。

马蜂的习性通常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若人畜误碰蜂巢,群蜂追螯,常致受伤,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死亡。例如,蛟河市白石山镇红星村一村民就曾因屋檐上的马蜂筑巢而遭受蛰伤。在多次尝试拆除无果后,他不得不向消防官兵求助。消防队员接到报警后,立即出动警力赶往现场,最终成功将寄宿在屋檐下的马蜂窝“一锅端”。

马蜂的筑巢行为在不同文化和信仰中有着不同的解读。在风水学中,马蜂筑巢被视为一种不吉利的预兆,可能会给居住者带来麻烦或不幸。而在民间,马蜂筑巢则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好的预兆,预示着丰收和吉祥。

马蜂的幼虫阶段以其他小虫为食,尤其是毛毛虫。在亲代成蜂构筑的封闭巢内,幼虫以亲代贮存的被麻醉的其他昆虫为食。其他类胡蜂的幼虫在巢内由成蜂饲喂嚼烂的其他类昆虫。幼虫食后常分泌一种成蜂喜食的液体,这为蜂巢的生存提供了重要的营养。

马蜂亚科和胡蜂亚科的胡蜂所建立的蜂巢是用纸做的,而不是蜜蜡。这与蜜蜂和其他胡蜂不同,也使得马蜂的蜂巢具有独特的结构。

马蜂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在蜂群中,有后蜂、职蜂和雄蜂的区别。后蜂是前年秋天后与蜂交配受精的雌蜂,它们把精子贮存在贮精囊中,到该年分次使用。雄蜂在交配后不久即死亡。受精雌蜂在寒冷的天气中会离巢寻找避风场所,抱团越冬。第二年年春天,存活的雌蜂散团外出分别活动,自行寻找适宜的场所建巢产卵。

马蜂有喜光习性,风力在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温度在60~70%时最适合活动。雨天,马蜂会停止外出。它们喜欢甜性物质,在500米范围内,胡蜂可以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

从马蜂筑巢于树洞或屋檐,喜攻击人畜,繁殖迅速。出发,我们现在转向马蜂防治:树洞屋檐隐患,人畜安全守护。

马蜂的生态习性解析
马蜂筑巢于树洞或屋檐,喜攻击人畜

针对马蜂的筑巢问题, 应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其选择屋檐下筑巢的原因。屋檐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和稳定的环境,是马蜂生存策略的一部分。因此,预防马蜂筑巢的关键在于消除其筑巢条件。例如,清除垃圾堆、减少树木花草的密集度等,都有助于减少马蜂的筑巢机会。

马蜂的筑巢行为不仅对人类生活构成威胁,还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例如,一位用户上传的视频显示,马蜂在树洞筑巢影响了居民的耕种。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关注,公安局迅速成立专案组,成功解决了一系列相关问题。

马蜂的筑巢问题需要我们从生态、预防、应对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有效的措施,我们既能保护人畜安全,又能维护生态平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2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