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黄鳝成活率受水温、水质、食物来源等多重因素影响
影响因素 | 具体表现 | 解决方案 |
---|---|---|
水温 | 水温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黄鳝的生长和代谢 | 保持水温在15-30℃为佳,高温季节做好防暑工作 |
水质 | 水质不良会导致黄鳝生长缓慢,易感染疾病 | 定期更换新鲜水源,保持水质清洁 |
食物来源 | 食物来源不充足或营养不均衡会影响黄鳝的生长 | 提供多样化的食物,确保营养均衡 |
这些寄生虫寄生于黄鳝肠道,一方面吸取黄鳝的营养,同时也损伤黄鳝的肠壁,尤其在黄鳝的吃食季节,黄鳝因被人为捕捉储存,不能摄食到食物,营养供应严重不足,而寄生虫却变本加厉地吮吸黄鳝的肠壁...
据我们解剖观察,在200条黄鳝中,每条黄鳝的肠道中都程度不同地寄生着棘头虫,最少的有3条,最多的达122条。
二、寄生虫多
野生黄鳝受大量寄生虫的危害,还有饲料无法保证,通常饥一顿饱一顿,这也是野生黄鳝一般都很瘦弱而人工养殖黄鳝很肥的原因。由于营养不足,野生黄鳝体质差,对疾病的抵抗力一般不如人工养殖黄鳝。
2、收购15-20公斤野生黄鳝,以夏季中等规格黄鳝每公斤15-20元计,需花成本约300-400元。放养的苗种要注意规格整齐,大小要尽可能一致,不能悬殊太大,不同规格的苗种最好能分池分能饲养,以免争食和互相残杀,影响生长和成活率。网箱养殖适合在大的水体中进行,主要优点是水流通过网孔,使箱体内形成一个活水环境,因而水质清新,溶氧丰富,可实行高密度精养。
一、来源复杂
许多黄鳝在养殖户收购到以前就已经发烧或感染其他疾病。
主要包括:未被污染、适宜的水温、良好的水体环境以及必要的水质调节措施。黄鳝养殖用水只要水质未被污染,对黄鳝... 水温较高时进行。要采取量少勤灌的方法注水,加水要分散,且时间要短,以防小鳝长时间顶水而消耗能量,影响体质和冲浑池水。常换新水,可保持...
当水温低于15℃时黄鳝不摄食,进入冬眠状态。在饲养过程中,如果溶氧不足,氧化过程受抑制,饵料残渣、有机物、排泄物等逐渐积累,分解不充分,就会积存有机酸而使ph值下降,影响鳝鱼的生长,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换新鲜、干净的水,因鳝鱼喜欢干净的水质,平时要....也可采用深水越冬法,但有个缺点,第二年天气变暖时鳝鱼活动能力增强会出洞寻找食物,但该法由于此时天气、水温...
学习掌握黄鳝的生物学特性,是研究,实施相应养殖技术的基础和依据,在未具体涉及养殖技术前,有必要对黄鳝的生物学特性作一概略介绍,第一节形态特征1,黄鳝的外部形态有何特征,黄鳝体形细长,前段呈圆筒状,后段较侧扁,尾端渐尖细,外观似蛇形,与一般鱼...
做好防暑和越冬工作,黄鳝生长的适宜水温是15一30℃,30℃以上对摄食有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在高温季节做好防暑工作,黄鳝池周围种植遮荫作物;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饵料来源广泛。除了做好投饵工作外,重点是严防黄鳝逃走,搞好水质,做好防暑、越冬工作:
三农书屋,第页共页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影响野生黄鳝苗种成活率不高的三大原因。收购刚刚笼捕的野生黄鳝,需要无病无伤、规格整齐,对于药捕、电捕、钩钓的黄鳝不可以作为种苗来源。
三、体质差
2、人为储存运输的不科学,可以同时引起发烧等并发症。黄鳝头部附近容易寄生头部小的水蛭,这个小个体的水蛭被称为“拟扁蛭”。这些拟扁蛭在从黄鳝吸血的同时,经常给黄鳝体表带来严重伤害。黄鳝在超高密度贮藏的情况下,造成“发烧”而导致体表发挥重要保护作用的粘液大量脱落,加之体表由水蛭寄生引起的许多伤口,病原菌容易侵入黄鳝体,导致黄鳝病爆发。
通过野生黄鳝成活率受水温、水质、食物来源等多重因素影响。的例子铺垫,我们正式进入黄鳝养殖关键因素解析与应用的领域。
黄鳝养殖用水需保持水质清洁,水温适宜,水体环境良好。若水质污染,水温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黄鳝的生长。因此,要注意换新鲜、干净的水,保持水质清新。
四、养殖技术要点 五、案例分析某养殖户在收购黄鳝时,发现黄鳝普遍存在发烧、感染疾病等问题。经过分析,发现原因在于黄鳝来源复杂,寄生虫多,体质差。针对这些问题,养殖户采取了以下措施:1. 严格筛选黄鳝来源,避免收购病黄鳝。2. 加强黄鳝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3. 提高黄鳝体质,增强其抵抗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黄鳝的生长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