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春霜冻害是指春季小麦生长期间
小麦春霜冻,亦称晚霜冻,是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这一关键生长时期,由于寒潮来袭,导致地表温度骤降,使小麦植株体受到不同程度损伤的农业灾害。
发生时期 | 温度条件 | 受害程度 |
---|---|---|
拔节至抽穗期 | 土壤表面温度降至0℃左右 | 不同程度损伤 |
小麦春季霜冻的发生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详细分析,研究我国春小麦霜冻的防治对策,以期调节河南省春小麦的生长,有效控制霜冻灾害。
霜冻发生时,低温引起小麦组织内结冰,造成细胞脱水,出现叶、茎、穗枯死现象。弱冬性品种春季发育速度较快,更容易受到霜冻的影响。
预防措施
根据气象预报在寒流到来之前提前浇水,是预防或减轻晚霜冻害的有效方法。
受冻的黄叶和“死蘖”不要割,研究表明,小麦受冻后,在一定时间内,“死蘖”的根系吸收肥料的能力强于活蘖,主茎和大分蘖冻死以后,其根系吸收的养分,能向健在分蘖转移,这对受冻麦苗恢复活力,增加分蘖成穗有很大好处。
受冻麦田不要随意耕掉。春霜冻害发生在春天,此时麦苗的根系已经发达,分蘖节也比较粗壮,即使植株的地上部分全部冻死,根系和分蘖是不会死的,只要加强管理,因为气温的上升,就会很快就会产生新的分蘖,仍能抽穗结实。
追肥浇水。小麦受冻后,体内养分消耗过多,苗势很弱,因为气温的恢复,新的茎蘖快速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要及时浇水、追肥,视苗情追加尿素5-7.5公斤/亩,或者叶面喷洒1%-2%的尿素溶液,以促进恢复生长。
小麦是比较耐低温的作物,但小麦的抗寒能力与其发育阶段有关。在苗期,“春化”阶段抗寒力最强,完成“春化”之后,耐寒性进一步下降。当发生冻害时,在低温的作用下,小麦细胞组织内的水分冻结,细胞间结冰时,体积增大,细胞受到损伤,如果温度进一步下降时,细胞内也结冰,导致死亡。
小麦拔节后,如果遇到-1℃-4℃的低温,幼穗可能会被冻死,或者形成畸形穗,降温过程的幅度和陡度越大,低温持续时间越长,危害的情况就越重。
等级划分:轻度春霜冻害低温导致冬小麦叶片受冻,或有少量幼穗受冻,以后抽出哑铃穗、半截穗等,穗受害株率应不大于50%;小麦减产率应不大于15%。
在广袤的麦田里,春霜冻害如同不速之客,给小麦的生长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只是,面对这一挑战,我国春麦抗寒育种正迎来新的发展趋势。
为了有效控制春小麦霜冻害,我国科研人员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了以下防治对策:
1. 提前浇水:根据气象预报,在寒流到来之前提前浇水,可以预防或减轻晚霜冻害。
2. 受冻麦田管理:受冻麦田不要随意耕掉,受冻的黄叶和“死蘖”不要割,以利于受冻麦苗恢复活力。
3. 追肥浇水:小麦受冻后,体内养分消耗过多,要及时浇水、追肥,以促进恢复生长。
春麦抗寒育种新趋势1. 培育抗寒品种:通过基因编辑、杂交育种等技术,培育出抗寒性更强的小麦品种。
本地化案例:河南省春小麦霜冻害防治2019年春季,河南省某地小麦遭受严重霜冻害。当地农业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1. 组织专家团队,对受灾地区进行实地调查,评估受灾情况。
经过一系列措施,受灾小麦最终成功恢复生长,产量得到了保障。
未来展望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春麦抗寒育种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春小麦种植将实现抗寒、高产、优质的目标,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