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母猪饲养管理,关键在于营养、繁殖周期和健康维护

一、母猪饲养管理目标:营养先行

母猪饲养管理,关键在于营养、繁殖周期和健康维护

母猪的生产潜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采食量、限位栏适应性、公猪刺激、初配体重、妊娠期增重、哺乳期饲养管理等。因此,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

适应:将后备母猪暴露在原猪群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面前,使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免疫恢复。

妊娠前期 低温度、低营养 避免高温和通风不良,猪舍安静,保暖防暑
驱虫 母猪体内外寄生虫驱虫 预防病原传播
调栏 根据分娩期和体况调栏 及时发现未孕母猪

母猪的营养和饲养管理是猪场获利的关键。提高繁殖效率的重点在于注意留种母猪的使用年限和饲养管理。

一般猪场母猪淘汰原因在于繁殖障碍、脚毛病和生产头数少,这些都与品种、营养、畜舍、健康和管理等方面有关。

选留后备母猪的目标:雌性性状突出并正常。

怀孕前期:调节母猪膘情,保护胚胎着床和成活率。

空怀待配种期:帮助母猪快速恢复体况,促进下一轮的排卵和受孕。

七、母猪繁殖效率的影响因素

母猪饲养管理,关键在于营养、繁殖周期和健康维护

妊娠前期,应采取“两低”策略,即低温度和低营养,以促进胚胎着床。猪舍需保持安静,防止母猪受到惊吓。冬季注意保暖,夏季使用遮阳网,避免母猪中暑。同时,进行母猪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确保病原不会传入产房。

增强母性,提高母猪泌乳量和乳汁质量,增加仔猪断奶重,提高仔猪成活率。饲养管理上,尽可能控制产房温度在15-20℃,对哺乳仔猪进行小范围的保温。

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需关注多个方面,包括营养、环境、健康管理等。营养上,要保证日粮中的粗蛋白质含量达到14%-16%。环境上,要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