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初产,如何提高繁育效果
农业后备母猪第一次参加生产,即初产,这对母猪日常的生产效果和其生产寿命的影响巨大。为了提高母猪初产的繁育效果,
阶段 | 日粮营养 | 日喂量 |
---|---|---|
配种前 | 消化能12·10MJ,粗蛋白质13·00%,赖氨酸0·60%,钙0·75%,磷0·65% | 自由采食 |
怀孕84天后 | 消化能12·5-13·0MJ,粗蛋白质14%,赖氨酸0·75,钙0·8%,磷0·65% | 3·25—3·5千克 |
分娩前2-3天 | 消化能12.1MJ,粗蛋白13%,赖氨酸0.60%,钙0.75%,磷0.65% | 1.8千克左右 |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两周开始催情补饲,即在配种前的14天内采食量增加40%~50%,达到日喂3.8~4.0千克配合料。这有助于增加排卵量,提高产仔数。
泌乳期强化食量母猪产仔后的5~7天,要逐渐增加到最大喂量,原则是弱猪能吃多少就喂多少。估计母猪泌乳期日粮喂量的方法,一是以日喂1.5千克为基础,每哺育1头仔猪增加0.5千克料,如哺育10头仔猪日喂量即为6.5千克。二是以日喂2千克为基础,每哺育1头仔猪增加0.4千克料,哺育10头仔猪日喂量即为6千克。
管理措施1. 首要做好防疫,控制好膘情,不要过肥过瘦。2. 控配月龄适宜,做好基础免疫,最好在第三个情期再配种。3. 加强管理,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
通过以上的营养调控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母猪初产的繁育效果,实现高效繁育。希望这些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
母猪作为生猪养殖的关键环节,其生产效率直接关系到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尤其对于初产母猪,科学合理的营养调控和健康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我们将从营养调控和健康管理两个方面,探讨初产母猪的高效繁育策略。
初产母猪的营养需求较高,尤其是在配种、妊娠和泌乳三个阶段。在配种前期,应注重饲料中能量和蛋白质的供应,帮助母猪恢复体力,提高繁殖能力。具体日粮营养水平应包含消化能12·10MJ,粗蛋白质13·00%,赖氨酸0·60%,钙0·75%,磷0·65%。因为妊娠期的到来,日粮营养水平应适当提高,以支持胎儿的生长发育。从怀孕84天开始,日粮营养水平可提高至每千克含消化能12·5MJ,粗蛋白质14%,赖氨酸0·75,钙0·8%,磷0·65%,日喂量3·25—3·5千克。
除了营养调控,初产母猪的健康管理同样不容忽视。
防疫工作:做好初产母猪的防疫工作,预防疾病传播。
膘情控制:避免母猪过肥或过瘦,保持适宜的膘情,有利于繁殖。
适时配种:后备母猪的适时配种时间一般在8~9月龄,此阶段已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
加强管理:配种前做好基础免疫,加强管理,提高繁殖成功率。
营养调控:在配种前期,日粮营养水平达到12·10MJ/千克,粗蛋白质13·00%,赖氨酸0·60%,钙0·75%,磷0·65%。因为妊娠期的到来,日粮营养水平逐步提高至12·5MJ/千克,粗蛋白质14%,赖氨酸0·75,钙0·8%,磷0·65%,日喂量3·25—3·5千克。
健康管理:做好防疫工作,控制膘情,适时配种,加强管理。
成果:经过一年的实践,该养殖场的初产母猪繁殖率提高了20%,每头母猪的年产仔数增加了2头,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初产母猪繁育技术将不断优化和创新。未来,我们将有望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
精准营养:根据母猪的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制定更加精准的营养配方。
智能化管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母猪的智能化管理。
生物技术:借助基因编辑、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