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分叉是指玉米植株上出现多个生长点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成和国家粮食安全。只是,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种现象——玉米分叉。那么,玉米分叉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影响玉米产量的呢?本文将为您一一揭晓。
玉米分叉,顾名思义,就是指玉米植株上出现多个生长点,导致植株生长异常。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原因 | 具体表现 |
---|---|
病虫害 | 如玉米螟、蚜虫等害虫,以及玉米叶斑病、粗缩病等病害,会破坏玉米生长点,导致分叉。 |
施肥不当 | 过量施用氮肥、缺硼等,会影响玉米生长,引发分叉。 |
品种特性 | 部分玉米品种自身具有分叉特性,容易发生分叉现象。 |
玉米分叉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具体表现为:
玉米棒小,籽粒不饱满,产量降低。
植株生长受阻,叶片发黄,植株矮小变弱。
分叉过多,影响玉米通风透光,导致病虫害加重。
针对玉米分叉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玉米螟、蚜虫等害虫,以及玉米叶斑病、粗缩病等病害。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科学施用氮、磷、钾等肥料,避免过量施用氮肥。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抗倒伏的玉米品种,降低分叉发生的概率。
适时摘除分叉:对于分叉过多的植株,及时摘除分叉,避免养分消耗。
案例分析近年来,我国某地区玉米分叉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当地玉米产量下降。经调查,发现该地区农民在施肥过程中存在过量施用氮肥、缺乏病虫害防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当地农业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意识。
推广抗病、抗倒伏的玉米品种。
组织专家团队,对玉米分叉现象进行实地调研,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地区玉米分叉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玉米产量逐年提高。
在农业生产中,玉米分叉现象屡见不鲜。如果不掰掉分叉,多个玉米棒会同时生长,争夺有限的养分资源,导致每个玉米棒都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出现玉米棒小、籽粒不饱满等不利因素。玉米植株上会形成多个雌穗,因此,就可能出现一株多穗的情况。从玉米自身的生长结构来分析,玉米植株上有多个叶片和节间。
玉米被害后,轻者叶片扭曲、破碎,重者玉米苗心被破坏,形成多个分叉,不能结穗。瑞典秆蝇靠近玉米心叶危害生长点,成卷曲状,与玉米蓟马混合危害时,常造成顶端几片叶卷在一起呈马鞭状,不能展开,造成植株生长缓慢。受害植株生长受阻、叶片发黄,植株矮小变弱,生长缓慢,基部叶片干枯,严重时导致植株萎蔫。
玉米因虫害、病害等因素生长点遭到破坏时,会刺激根部腋芽生长发育产生分叉,病虫危害引起的分叉多为个别植株。新乡市农技站李好中:经农技专家实地调查和分析,农民朋友反映的玉米分叉现象是玉米的遗传基础和外部生长环境共同作用造成的。玉米分蘖1、症状:出苗至拔节阶段,玉米植株基部节上的腋芽长出多个侧枝,称为分蘖,俗称分叉。土壤缺硼易导致玉米生长点死亡而形成分蘖。玉米生长期严重干旱,造成主茎上部生长发育障碍,往往就会出现分蘖现象。
近两年,华北东北都遭遇了罕见的玉米粘虫危害,900多万亩农田遭受玉米粘虫啃食,6龄以上的玉米粘虫幼虫三天就可以把玉米叶片吃光,直接造成玉米80%的减产,甚至是绝收。当下又到了玉米粘虫爆发的时期,农民朋友赶快做好玉米粘虫的防治工作吧!玉米粘虫的危害症状:玉米粘虫又叫行军虫,主要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时会造成玉米叶片被吃光。
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按照品种要求的密度播种和留苗。科学使用化控剂:按照当地农艺技术员的指导,使用化控剂。不能重喷或多喷。实验证明,玉米出现分蘖对玉米产量没有影响,因此不用掰掉。反之,如果掰掉分蘖,会在玉米根部形成伤口,一些病菌就会侵入玉米植株,造成中后期病害加重。如中前期害虫啃咬,失去生长点或心叶扭曲环绕,顶端失去生长优势,下部萌发,造成多头多穗;蚜虫、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如病毒病、粗缩病,玉米体内会产生毒素,打破玉米体内的激素平衡,导致第1顶端优势丧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