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蝇蛆养殖技术:利用蝇蛆高效转化有机废弃物为动物蛋白的过程

在冬、秋季节,室内育蛆成为主流。夏季,室外育蛆则更为常见。幼虫室需保持黑暗环境。粪便池养的幼虫,能消耗自身体重10倍的食物。粪料含水量高,有臭味,但通过幼虫的取食活动,粪料逐渐变得松散,臭味减少,含水量降低,体积减少。因此,补充新鲜粪料是关键,以防幼虫爬出池外。

蝇蛆养殖技术:利用蝇蛆高效转化有机废弃物为动物蛋白的过程
有机废弃物与蝇蛆转化技术

有机废弃物,一种潜在环境危害的废弃物,而蝇蛆生物转化技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本文将介绍其原理、机制及应用,并从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探讨其优势。

陈德国研究发现,蝇蛆粉粗蛋白质含量高达5663,脂肪13,灰分7,糖类3.1。作为高蛋白质饲料,其营养水平可与进口秘鲁鱼粉媲美。蝇蛆可直接饲喂猪鸡鸭,也是虾蟹鳗黄鳝等动物的优质饲料。

环节 操作要点
卵的孵化 将卵放入装有新鲜育蛆料的培养盘中孵化。第三天根据育蛆料颜色决定添加新的育蛆料。大规模养殖时,将卵与麸料放在育蛆料上孵化,料厚约7厘米,湿度约70%,在18-33℃下,约经3-32小时可孵出幼虫。
幼虫饲养 幼虫饲养密度因培养基质不同而异。以麦麸为培养基,每5千克放蝇卵4克,平均可产幼虫533克;以鸡粪为培养基,每5千克,放蝇卵4克,可产幼虫490克。
蛆的分离回收 蝇卵孵化后,经过4天的培养,若不留种即可进行分离待用。若留作种蝇需继续培养直至化蛹。分离幼虫时,可利用幼虫的负趋光性,分离的方法有多种,如人工分离法、筛分离法等。

通过微生物技术,将动物粪便进行环保型处理,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大量生产廉价的动物蛋白饲料——蝇蛆。蝇蛆养殖,提升经济效益,实现高效资源循环,形成良性循环的养殖模式。

家蝇是令人厌烦的一种卫生害虫,但在一定的条件及人为控制下养殖蝇蛆,作优质动物蛋白饲料,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可以有效地缓解当前困扰养殖业的蛋白饲料紧缺和畜禽粪便污染两大难题。

在贵州华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进行试验示范,收集、分析并出了相关技术指标,于2016年经过审定,制订形成了贵州省黔东南州地方标准,标准规定了蝇蛆人...

用时将饲料PH调至6.5-7.0,按每平方米40-50千克的量将其放入池内铺平。然后将收集的卵均匀撒在上面,经过8-12小时孵出蛆来。4-5天后育成蛆虫收集利用。

上述方法虽适用于以麦麸、酒糟、豆渣等农副产品下脚料为培养料的蝇蛆分离,但有时培养料是禽畜粪便的情况就完全两样。因为利用禽畜的粪便养殖蝇蛆虽可以化废为宝,生产优质昆虫蛋白饲料;化废为利,生产优质有机肥,但因粪块黏重,需要人工不断的将其翻动、摊薄,花工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料蛆分离率低,所以这种分离技术成了制约用禽畜粪便规模化养殖蝇蛆的瓶颈。

蝇蛆养殖技术:利用蝇蛆高效转化有机废弃物为动物蛋白的过程。的内容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蝇蛆技术:变废为宝的动物蛋白新途径。

在贵州的乡村,冬日的暖阳下,华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养殖场内,一排排水泥池静静地躺在阳光下。这里,一场变废为宝的奇迹正在上演。

室内育蛆:化腐朽为神奇
蝇蛆养殖技术:利用蝇蛆高效转化有机废弃物为动物蛋白的过程
陈德国的蝇蛆粉:营养丰富的饲料宝库 卵的孵化与幼虫的培养:精细化管理

卵的孵化。蝇卵可直接放入装有新鲜育蛆料的培养盘中进行孵化培养。第三天视育蛆料颜色决定添加新的育蛆料,若育蛆料比较松散,而颜色发黑,说明虫口密度大,营养不够。这时可将上层育蛆料去掉一部分,然后添加新的育蛆料。大规模养殖时可将卵与麸料放在育蛆料上孵化,料厚约7厘米,湿度约70%,在18一33℃下,约经3一32小时可孵出幼虫,4一5天幼虫吃粪料后生长至化蛹前,即可采收。每500克粪料可养出蝇蛆约10000条,平均每条重20一25毫克,总重为200一250克,即料蛆比约为2:1。

蝇蛆养殖: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重提升

家蝇是一耐高密度饲养的种群。幼虫饲养密度因培养基质不同而异,以麦麸为培养基每5千克,放蝇卵4克,平均可产幼虫533克;以鸡粪为培养基为每5千克,放蝇卵4克,可产幼虫490克。

留作种的蝇蛆经过4一5天的培育熟后即化蛹。选择个体粗壮、生长整齐的蝇蛆在化蛹前一天,把蝇蛆从培养料中分离出来。方法是把表层的培养料清除,剩下少量的培养料和大量的蝇蛆,次日蝇蛆基本成蛹并在培养料上面,可将蛹转入羽化缸内并放入蝇笼内待其羽化成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1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