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黄秋葵种植过程中,病害防治是关键环节

一、黄秋葵病害概述

黄秋葵,又称羊角豆、洋辣椒,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保健蔬菜。只是,在黄秋葵的种植过程中,病害防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黄秋葵种植过程中,病害防治是关键环节
二、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1. 疫病

疫病是黄秋葵苗期和成株期都可能感染的病害。发病初期,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逐渐扩大后变为褐色。严重时,全株萎蔫或倒伏。

防治方法 注意事项
72%锰锌·霜脲WP500倍液 隔7-10天喷雾1次,防治2-3次
69%安克锰锌WP900倍液 隔7-10天喷雾1次,防治2-3次
64%杀毒矾WP400倍液 隔7-10天喷雾1次,防治2-3次
58%甲霜灵·锰锌WP500倍液 隔7-10天喷雾1次,防治2-3次

病毒病是黄秋葵生产上主要病害,成株期比苗期发病重。植株染病后,全株受害,顶部细嫩叶片症状尤其明显,呈现花叶或褐色斑纹状。

防治方法 注意事项
5%菌毒清WP400-500倍液 发病初期开始,隔7-10天喷雾1次,防治3次
20%病毒AWP400倍液 发病初期开始,隔7-10天喷雾1次,防治3次
15%植病灵1000倍液 发病初期开始,隔7-10天喷雾1次,防治3次
83%增抗剂100倍 发病初期开始,隔7-10天喷雾1次,防治3次

案例时间:2023年5月

黄秋葵种植过程中,病害防治是关键环节

案例地点: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

在这个案例中,李先生种植了5亩黄秋葵,正值苗期,突然发现部分幼苗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茎部也开始出现褪色现象。经过诊断,李先生的黄秋葵苗患上了疫病。

李先生在发现疫病后,立即将病株和周围植株清除,并集中烧毁,以减少疫病的传播。

李先生选择使用72%锰锌·霜脲WP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WP900倍液,每隔7-10天对黄秋葵进行喷雾,连续防治2-3次。同时,加强田间管理,保持植株间的通风透光。

李先生还尝试了生物防治方法,即在田间释放捕食性线虫,以控制疫病的发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防治,李先生的黄秋葵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这次案例表明,疫病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及时清除病源、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对于黄秋葵种植户了解疫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有助于提高黄秋葵的产量和品质。

张女士在购买黄秋葵种苗时,选择了抗病品种,如有棱五角种有卡里巴、五福、永福等;红果种有红玉、红娇1号等。

2. 加强田间管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1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