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露地黄秋葵种植,需选肥沃土壤

黄秋葵,又称秋葵夹、羊角豆,是一种原产于非洲的草本植物,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青睐。要想成功种植黄秋葵,选择肥沃的土壤、适时播种以及科学管理是关键。

露地黄秋葵种植,需选肥沃土壤
一、黄秋葵的种植土壤

黄秋葵对土壤适应性较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较宜。具体以下土壤条件是理想的种植环境:

土层深厚:至少在30厘米以上,以便根系充分生长。

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结构良好,有利于植物吸收养分。

排水良好:避免积水,防止根部病害的发生。

黄秋葵的露地栽培,南北各地多在4月至6月进行播种,7月至10月收获。具体播种时间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进行调整。

黄秋葵的播种方法主要有直播法和育苗移栽法两种。

方法 具体步骤
直播法 播前浸种12小时,后置于25~30℃下催芽,待60%~70%种子“破嘴”时播种。播种以穴播为宜,每穴3株,穴深2~3厘米。
育苗移栽法 北方地区多于3月上中旬在阳畦、日光温室播种育苗。床土以6份园土,3份腐熟有机肥,1份细沙混匀配制而成。播前浸种催芽,整平苗床,按株行距10厘米点播,覆土厚约2厘米。

浇水:黄秋葵生育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各地应在终霜期过后,适时播种,先浇水,后播种,再覆土2厘米左右。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一般在播种前施足底肥,生育期间追肥2~3次。

中耕除草:幼苗出土或定植后,气温较低,应连续中耕2次,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第一朵花开放前加强中耕,以便适度蹲苗,以利根系发育。

培土:夏季暴雨多风地区,最好选用1米左右竹竿、或树枝插于植株附近,防止倒伏。

黄秋葵常见的病虫害有叶斑病、疫病、虫害等。防治方法如下:

叶斑病: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疫病:发病初期可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虫害: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

黄秋葵的花蕾长到10~15厘米时即可采摘。采摘时,可用剪刀从花蕾底部剪下,避免损伤植株。

黄秋葵露地种植技术要点包括:选择肥沃的土壤、适时播种、科学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掌握这些技术,相信您一定能够成功种植出优质黄秋葵。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黄秋葵种植技术一 播种与育苗: 黄秋葵适合在土壤深厚、质地松软且肥力充足的土地上栽种。露地种植时,黄秋葵的整地作畦至关重要。由于黄秋葵忌讳连作,同时也不宜与果菜类作物轮作,以避免根结线虫的滋生。因此,土壤的选择尤为重要,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的壤土或砂壤土为佳。

露地黄秋葵种植,需选肥沃土壤

直播法:黄秋葵多采用多行直播的方式。播前需浸泡种子12小时,然后在25至30摄氏度的温度下催芽,大约24小时后,当60%至70%的种子开始发芽时进行播种。播种时以穴播为宜,每穴种植3株,穴深2至3厘米。播种量约为每公顷10千克。

育苗移栽法:北方地区通常在3月上中旬在阳畦或日光温室中进行播种育苗。床土由6份园土、3份腐熟有机肥和1份细沙混合而成。播前需浸种催芽,然后按株行距10厘米点播,覆土约2厘米。保持床土温度在25摄氏度,大约4至5天即可发芽。苗龄大约为30至40天,当幼苗长出2至3片真叶时进行定植。

中耕除草与培土是黄秋葵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幼苗出土或定植后,气温较低时,应连续中耕2次,以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第一朵花开放前加强中耕,有助于适度蹲苗,促进根系发育。开花结果后,植株生长加快,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封垄前中耕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在浇水方面,黄秋葵生育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度。各地应在终霜期过后,适时播种,先浇水,后播种,再覆土2厘米左右。

种植方式上,露地栽培多用两种方式:一是大小行种植,大行70厘米,小行45厘米,畦宽200厘米,每畦4行,株距40厘米;二是窄垄双行种植,垄宽100厘米,每垄种两行,行距70厘米,株距40厘米,畦沟宽50厘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1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