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技术

玉米临储政策预计何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近年来,因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压力逐渐增大,库存压力日益凸显,继续维持玉米临储政策显得力不从心。种种迹象表明,国家正在积极推动玉米临储政策的改革。

玉米临储政策预计何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玉米临储政策自2007年开始实施,旨在鼓励主产区玉米种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只是,自2011年以来,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跳水,而我国玉米收储价格却逐年提升,导致国内库存不断堆积,玉米出现严重供给过剩。

临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库存压力巨大:15/16年度玉米临储收购量估计达5000万吨,而中国临储玉米库存高达2亿吨,拍卖成交仅406万吨。

价格扭曲:玉米临储提价高达50%,导致价格扭曲,影响市场供求平衡。

财政负担加重:临储政策导致财政支出增加,加重了财政负担。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正在积极探索改革方向,主要包括:

市场化收购:取消玉米临储保护价,实行市场化收购。

补贴机制:建立补贴机制,保障农民合理收益。

完善政策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市场化收购机制健全:市场化收购能够有效保障粮食市场供求平衡。

补贴机制完善:补贴机制能够保障农民合理收益,避免因市场化收购导致农民收益下降。

政策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能够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对农业市场的影响

推动市场化进程:取消临储政策有助于推动粮食市场进一步市场化。

提升农业竞争力:农产品市场回归价格反映供需基本面的正轨,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临储政策退出有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

案例分析
省份 玉米产量 临储收购量 库存
辽宁 2000 100 180
吉林 1500 90 160
黑龙江 2500 120 220
结论

玉米临储政策退出历史舞台已成为必然趋势。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收购机制和补贴机制,推动农业市场健康发展。

玉米临储政策预计何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面对玉米临储政策带来的种种问题,国家开始寻求改革之路。在玉米临储政策改革中,我国尝试借鉴大豆临储政策,实行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只是,这一尝试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农民种植大豆收益并未显著提高。随后,国家多次提及补贴“实际种植者”和“价补分离”政策,但具体实施方案尚未出台。

目前,我国玉米临储政策改革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既能保证价格市场化,又能保证农民合理收益的机制。这一机制的出台速度将决定玉米临储政策改革的进程。在改革过程中,国家需要充分考虑各地粮食系统与国家利益的平衡,确保农民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在玉米临储政策改革过程中,各地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应对,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玉米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国内外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外,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增强市场风险意识,以应对玉米临储政策改革带来的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1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