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导致秆腐,影响小麦产量与品质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只是,小麦赤霉病这一秆腐病害,却对小麦的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小麦赤霉病,又称小麦秆腐病,是由镰刀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害会导致小麦产量减少,品质下降,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
危害 | 具体表现 |
---|---|
产量减少 | 小麦穗部腐烂,籽粒干瘪,出粉率降低 |
品质下降 | 小麦色泽变差,口感变差,营养价值降低 |
食品安全问题 | 病麦粒中含有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
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
病斑 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斑
病情严重时,病部以上枯黄,小麦灌浆后期从发病部位以上死亡
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
选用抗病品种
适期播种,避免连作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
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药剂防治: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选用多菌灵、福美双、甲基硫菌灵等药剂及其复配剂进行防治
据陈怀谷介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佳时期是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若小麦抽穗前遇连阴雨天气,应将防治时间提早到抽穗期至齐穗期。药剂可选用多菌灵、福美双、甲基硫菌灵、戊唑醇、氰烯菌酯、咪鲜胺等。
小麦赤霉病,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病害,却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它不仅会导致小麦减产,还会影响人们的健康。那么,如何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呢?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为您详细解析。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可以有效降低小麦感染赤霉病的风险。
适期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避免小麦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生长。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及时排水:保持田间排水良好,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药剂防治: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使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某地区小麦种植面积较大,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发生较为严重。为了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当地政府组织农民开展了一系列防治措施。
当地政府组织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农民选择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合理施肥等。当地政府投入资金购买杀菌剂,发放给农民进行防治。最后,当地政府还组织技术人员对田间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
通过一系列防治措施,该地区小麦赤霉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小麦产量和品质得到了保障。
尽管小麦赤霉病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抗病品种的研发和推广需要更多时间,杀菌剂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小麦赤霉病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防治策略,加强技术培训,才能有效保障小麦产量和品质,为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