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食荚豌豆种植技术,关注品种选择、播种时间、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

豌豆,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豆类食物,深受人们喜爱。而食荚豌豆,作为豌豆的一个品种,其种植技术尤为重要。以下,我们将从品种选择、播种时间、田间管理等方面,为您详细解析食荚豌豆的种植技术。

食荚豌豆种植技术,关注品种选择、播种时间、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
一、品种选择

选择合适的品种是种植成功的第一步。

台湾小白花:抗寒性强,适合秋播。

长景种业:提供优质豌豆种子,售后服务完善。

播种时间的选择对食荚豌豆的生长至关重要。

地区 播种时间
低海拔区 8月中、下旬
中海拔区 8月上旬
高海拔区 7月下旬
三、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中耕除草1-2次,保持田间清洁。

肥水管理:根据生长情况,适时施肥浇水。

适时采收:开花后8-12天采摘,掌握种子开始形成,照光见子粒痕迹,豆荚转深色采摘为宜。

四、案例分析

某农户在2021年秋季选择了台湾小白花品种进行种植,播种时间为8月20日。经过精心的田间管理,该农户的食荚豌豆产量达到了每亩1500公斤,比往年提高了30%。这充分证明了合理选择品种、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豌豆播种与种植技巧解析

食荚豌豆种植技术,关注品种选择、播种时间、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

豌豆的播种时间十分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生长和收成。在一般地区,秋播通常在8月中下旬进行,而冬播则在11月下旬。选择适宜的播种期,不仅要避开高温多雨的天气,还要确保花荚期不会遭遇极端温度。例如,在低海拔地区,秋播一般选择在8月中下旬,冬播则在11月下旬;而在中海拔地区,秋播可提前至8月上旬,冬播则延后至11月上中旬。播种深度保持在1至2厘米左右,播种后及时覆土,并浇足底水,以促进种子发芽。

选择合适的土地对于豌豆的种植至关重要。食荚豌豆最忌连作,因此,建议至少隔45年再进行种植。前茬作物最好是中耕作物或禾谷类作物。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粘质的壤土为最佳。播种前要进行深耕细耙,以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确保出苗整齐,幼苗健壮,增强抗逆能力。一般深耕30厘米左右,每6667平方米施用腐熟厩肥30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硫酸钙0公斤、氯化钾20公斤,拌匀后施入田地,然后耕耙整平,作畦。

肥水管理是豌豆生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豌豆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合理施肥。例如,在齐苗后2-3叶时进行第一次追肥,亩用稀薄人粪尿500公斤或尿素2.5公斤加水500公斤浇施,隔5-7天用复混肥5公斤加水1000公斤浇施。为促进壮苗和分枝,4叶时,用多效唑喷施一次。封行搭架前于穴边开沟,亩施复混肥25-30公斤,采荚期每7-10天施一次肥,每次用复混肥5公斤。此外,花期喷施5-25毫克/升的萘乙酸可提高座果率,结荚期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加硼砂50克加水50公斤喷2-3次。

田间管理包括中耕除草、扦插引蔓等。中耕除草1-2次,扦插封行后,若杂草丛生,可用盖草灵或威霸等新型苗后除草剂喷施消灭杂草。伸蔓时要及时扦插引蔓,秋播播后20天左右,冬播播后30天左右。苗期忌积水,花荚期遇干旱要及时灌跑马水保持畦面湿润,遇大雨要及时清沟排水。开花后8-12天采摘,掌握种子开始形成,照光见子粒痕迹,豆荚转深色采摘为宜。应轻采或用剪刀采,以防拉伤茎蔓,保持花萼完整。一般2天采一次。

因为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食荚豌豆的市场前景广阔。针对不同的种植环境和条件,我们可以通过优化种植技术,提高豌豆的产量和品质。例如,通过选育抗病、耐寒、产量高的品种,以及采用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如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及时除草等,可以有效提高豌豆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加强豌豆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1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