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内蒙古兴安盟大银鱼移植技术,探讨生态养殖与物种保护

嘎利水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霍林河旁侧的一座中型水库。1996年,这里开始了银鱼移植的试验,将78万粒银鱼受精卵投入冰下自然孵化,孵化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内蒙古兴安盟大银鱼移植技术,探讨生态养殖与物种保护

移植的银鱼生长发育迅速,十二月下旬便达到性成熟,并开始自然繁殖。1997年,为巩固大银鱼群体的数量,水库又投放大银鱼受精卵100万粒。到了2001年和2002年,水库的大银鱼产量稳定在六十余吨,2003年产量更是达到了85吨,形成了显著的渔业效果。

年份 产量
2001年 60+
2002年 60+
2003年 85
2004年 80+

银鱼的成功移植,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让我们对生态养殖与物种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

为了维持大银鱼的高产稳产,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强水库流域的生态建设,提高水库资源的潜力。

保护水体不受污染,确保水库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地位。

采取施肥、调节水质等措施,提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

减少大银鱼的敌害种类,减少与大银鱼竞争饵料的低值鱼类。

设置常年保护区,确定合理的大银鱼资源留存量。

在泄水闸前设置拦鱼栅,减少大银鱼资源随水流失。

此外,我们还注重鱼病防治,通过控制双线绦虫的终寄主——鸟类,减少大银鱼被感染的机会。

为了确保水域中补充群体的数量,我们适时地捕捞性成熟的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并将受精卵回投原水域,以补充和防止自然产卵量的不足。

资源保护是移植大银鱼、增殖渔业资源,保证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大银鱼移植增殖保护实施办法,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杜绝一切破坏大银鱼资源的不良行为。

大银鱼是一个水产良种,人工移植技术应由国家或科研部门掌握,以保证其纯度,进行科学合理地推广。

移植初试:成功孵化与初步成效

1996年1月,嘎利水库从河南省陆浑水库移植了78万粒大银鱼受精卵,采用冰下自然孵化方式。令人惊喜的是,孵化效果显著,移植的大银鱼生长发育良好。当年十二月下旬,这些银鱼已经达到性成熟,并开始了自然繁殖。这一成功的一级引种,为后续的渔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内蒙古兴安盟大银鱼移植技术,探讨生态养殖与物种保护

水库管理处在上游开辟了生态保护区,种草植树,防风固沙,涵养土质,保护了水库周围的环境。同时,严格保护水体不受污染,确保嘎利水库成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水库资源的潜力。

优化养殖:饵料充足与敌害控制

为确保大银鱼的充足饵料,嘎利水库采取施肥、调节水质等措施,提高水体的初级生产力。此外,通过减少敌害种类和与大银鱼竞争饵料的低值鱼类,为大银鱼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水库中已运行二十余年,通过捕捞野、杂鱼,改变了鱼类结构,使大银鱼迅速成为水库中的优势种群。同时,控制鲢、鳙鱼的放养量,为大银鱼提供了更充足的饵料环境。

资源保护:常年保护区与合理留存量

为保护大银鱼种群,嘎利水库设置了常年保护区,禁止任何渔具进入,确保大银鱼的繁衍和生息。同时,通过资源评估,确定合理的大银鱼资源留存量,保证产卵亲鱼的数量,实现可持续的渔业产量。

病害防治:预防双线绦虫病 人工增殖:补充自然产卵不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1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