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50万尾梭鱼放流大海,助力海洋生态恢复
近日,50万只3厘米的梭鱼苗种在垦利县放流入海。此次放流经过了提前公示,并在省、市、县三级渔业部门、渔民义务监督员的全程监督下进行,放流的梭鱼苗种经过省专家组的现场抽检、测量完全合格后,再经充氧、装袋、装船,到适宜海域后,放入大海。
梭鱼又名红眼,主产黄、渤海区域,为杂食性鱼类,生长速度快,而且能铲食养殖鱼类吃剩的饵料及其排泄物,人称“海洋清道夫”,入秋就可长到20厘米,秋末即可开始收获。
梭鱼放流的意义梭鱼放流对于恢复海洋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梭鱼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放流有助于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生态平衡。梭鱼放流有助于提高渔业产量,为渔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此外,梭鱼放流还有助于改善海洋环境,提高海洋水质。
垦利县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情况品种 | 放流数量 | 放流时间 |
---|---|---|
海蜇 | 3500万头 | 2019年 |
三疣梭子蟹 | 1200万只 | 2019年 |
中国对虾 | 1.4亿尾 | 2019年 |
黄河口大闸蟹苗种 | 520万只 | 2019年 |
垦利县近海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数量近2亿单位,比去年放流量多2000多单位。今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投入700多万元,根据往年回捕情况,通过增殖放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投入产出比可达1:20以上,预计可使渔民增收1.4亿元。
陈某因家庭困难,在缴纳大部分生态损害赔偿金后,经过专家评估,检察机关同意陈某以增殖放流方式进行替代性修复。经鉴定,陈某非法捕捞行为造成的海洋渔业资源恢复费用共计81038.39元。
2011年,基地建成高标准设施农业温室大棚12000平方米、阴阳高温大棚15000平方;拥有专业蔬菜生产基地三处,年产各类蔬菜375万公斤、种鸭20万只、猪5000头、山鸡100000只、大闸蟹22975公斤、草鱼5万公斤、北美虾3公斤、银鲫鱼11万尾。
东营盛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荣乌高速与东青高速互通立交路口南两公里,紧临S230省道东青路,西与新淄河连通,是一家集立体生态农业、现代渔业、特种水产养殖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关键词:东营;垦利;50万尾梭鱼苗种;放流大海。
垦利县,这片生机勃勃的海域,最近迎来了一场生态盛宴。50万尾梭鱼苗种,在严格监督和精心准备下,被放流入海,为海洋生态修复注入了新的活力。
精心筹备,确保放流质量除了梭鱼,垦利县还进行了海蜇、三疣梭子蟹、中国对虾等多种海洋生物的增殖放流。这些放流活动不仅丰富了海洋生态,也为渔民提供了更多的捕捞选择。
垦利县在生态修复方面不断创新,建立了黄河口渔业资源保护场,对保护区内的资源进行增殖保护。同时,还探索了生态损害赔偿替代性修复,为非法捕捞者提供了改正的机会。
未来展望,共筑海洋梦想垦利县将继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推动海洋生态与渔业的和谐发展。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垦利县的海洋生态将更加美好,渔民的生活也将更加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