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池塘养殖鳙鱼鱼种需掌握放养技术,确保鱼种成活率

本专题全面告诉你各种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养殖、特种养殖中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养殖的经验教训集锦,帮助你在养殖致富道路上加速前进。

池塘养殖鳙鱼鱼种需掌握放养技术,确保鱼种成活率
池塘养殖鳙鱼鱼种放养技术要求

本文档由gouji03445分享于2013-06-06 21:17,暂无简介。文档格式: .doc,文档大小: 23.0K,文档页数: 1页,顶 /踩数: 0/0,收藏人数: 0,评论次数: 0,文档热度: 文档分类: 行业资料— 水产/渔业。

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经过锻炼。

指标 要求
品种 优质纯正
鱼体 肥满结实,色泽鲜明
游动 活泼
体表 光滑,鳞片完整
健康状况 无伤、无虫、无病

选择优质纯正的品种,鱼体肥满结实,色泽鲜明,游动活泼,体表光滑,鳞片完整,无伤、无虫、无病,尽量增加大规格鱼种的放养比例,青鱼0.5kg以上,草鱼0.4kg以上,鲢、鳙鱼体在13~30cm以上,鲤、鲫鱼...

培肥水体池塘消毒

5d后,将水注入,水深达1.3~2.0m,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发酵过的猪粪、牛粪、鸡粪肥,每亩施400~600kg,培育浮游生物促其加快生长,为日后放入池内鱼种...

鱼种来源

鱼种一般来自鱼种池专池培育的鱼种和在成鱼池套养的鱼种,外来鱼种必须产自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这样的鱼种,运输和饲养的成活率高。

鱼种下池前用2~3%的食盐水对鱼体消毒2~5分钟,在鱼池的上风口把鱼种放入池中,不可堆集,放鱼种动作要轻、快。下池时,运鱼种的容器内水温和鱼池水温不可超过3℃。不同规格的鱼种应分批放入不同的成鱼池中饲养。

为了保证鳜鱼的养殖成活率,要求放养规格必须在3厘米以上,一般每亩放养3-4厘米鳜鱼种大约1000-1500尾。 水质控制

鳜鱼专养池因为放养密度高...

体质好的鱼种肌肉肥满结实,体型正常,鳞片完整,体表光滑,体色和眼睛水晶体鲜泽,拿在手中鳃盖不张、尾不弯曲而跳动激烈,在活水船中溯水性强,在网箱中游动活泼密集一起,头向下,尾向上,看上去只见尾巴扇动不见头,体质差的鱼种,肌肉瘦弱,鳞片残缺,体表少光泽,活动力弱。要尽量选择体质好的鱼种,才能保证有较高的养殖产量。

清池后不久就放养鱼种的鱼池,要先用少量鱼种放入成鱼池内试水,经半天或1天,若鱼生活正常,表明池水的清塘药物毒性已消失,才可决定将全部鱼种投放于成鱼池中。 责任编辑 高峰 f 无病无伤规格整齐 3 饲养管理 31 饲料与投喂

除了在池塘中培育浮游动物外,主要用颗粒饲料,经破碎分筛成粒径为0.3mm~0.8mm的微颗粒饲料,主要原料为秘鲁鱼粉、黄豆。

鱼种要做好产地检疫工作

如发现有疫病,应在原池治疗,待鱼种康复后才能出池,防止鱼病传播。保证鱼种健康。

养殖鳊鱼一般都是混形式为主,比如和鲢、鳙鱼、草鱼、青鱼、鲫鱼、罗非等,一起混有助于鳊鱼活跃起来,每亩大约放鳊鱼200尾,要是主供鳊鱼...

在池塘养鳙鱼的实践中,技术提升是保障成活率的关键。以下我们将详细介绍几个关键步骤。

池塘养殖鳙鱼鱼种需掌握放养技术,确保鱼种成活率
科学放养技术:细节决定成败 水质管理:维护生态平衡

水质管理是池塘养鳙鱼的关键环节。水质要保持适宜的pH值和溶解氧水平,以维持池塘生态平衡。同时,通过培育浮游生物,为鱼种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

科学饲养管理:营养与健康同行 病害防控:保障养殖稳定

病害是养殖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要做好鱼种产地检疫工作,及时发现并治疗病鱼,防止病源传播。定期清理池塘,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病害发生。

技术进步助力养殖发展

池塘养鳙鱼的技术提升和成活率的保障,离不开养殖户的细心管理和技术支持。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池塘养鳙鱼将会在养殖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养殖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