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茎腐病是一种危害花生生长的真菌性病害
花生病害 | 描述 |
---|---|
花生青枯病 | 又称青症,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
花生叶斑病 | 主要有褐斑病和黑斑病两种。 |
花生茎腐病 | 一种暴发性病害。 |
花生根腐病 | 俗称“鼠尾”、“烂根”,是真菌性病害。 |
花生黄花叶病毒病 | 早期发作可影响花生品质和产量。 |
花生茎腐病,又称花生颈腐病、烂脖子病、倒秧病等,是由棉色二孢菌引起的真菌病害。这种病害主要侵害花生的茎、根、子叶和荚果等部位,尤其是在根颈和茎基部与表土层交界的区域。
花生茎腐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中国各花生产区普遍存在。从花生苗期到成熟期,花生茎腐病都可能发生,其中苗期发病的损失最为严重。
花生茎腐病的危害症状1. 病菌从子叶或幼根侵入植株,在根颈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变黑褐色,导致根部组织腐烂。
2. 在潮湿环境下,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病部表皮容易剥落,纤维组织外露。
3. 环境干燥时,病部表皮凹陷,紧贴茎上,成株期感病后,约10-30天全株枯死,发病部位多在茎基部贴地面,有时也出现主茎和侧枝分期枯死现象。
1. 病菌主要在种子和土壤中的病残株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发病的来源。
2. 如果病株作为饲料或荚果壳饲养牲畜后粪便,以及混有病残株所积造的土杂肥也能传播蔓延。
3. 在田间传播主要是靠田间雨水径流,然后是大风,不过农事操作过程中携带病菌也能传播。
4. 在多雨潮湿年份,特别是收获季节遇雨,收获的种子带菌率较高,因此不仅是病害的主要传播者,而且通过引种还可以远距离的传播。
农业防治1. 选用优种:豫花7号、豫花8号、豫花9号、鲁花11号等都是较好的品种。
2. 管好种子:用做种子的花生要及时收获,及时晒干,存放于通风干燥处,防潮、防霉变,播种前要精选、晒种,以利于发芽出土。
1. 药剂浸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新高脂膜按下种子量的5%,掺入细土1.5-2公斤分层喷水撒药,然后拌匀,催芽播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2. 药剂喷雾:生长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托布津加50%多菌灵粉剂喷雾,在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后各喷一次,或者发病初期喷1-2次,用普力克800-1000倍液喷雾还可兼治花生根腐病、立枯病、叶斑病等。
通过花生茎腐病是一种危害花生生长的真菌性病害。的背景,我们引出花生茎腐病防治新策略。
花生茎腐病,又称花生颈腐病,是花生种植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它不仅影响花生的产量,还严重损害花生的品质。在荣成地区,花生茎腐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已对当地花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阴雨天气更是该病害的高发期,雨水不仅为病菌提供了传播途径,还加剧了病害的蔓延速度。
荣成市某农户,种植花生已有20余年。近年来,花生茎腐病的发生让他损失惨重。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开始尝试多种防治方法。他选择了抗病性较强的花生品种,如豫花7号。他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处理,确保了种子的健康。此外,他还通过中耕锄草、及时拔除病株等措施,降低了病害的传播风险。
为了更有效地防治花生茎腐病,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始探索新的防治策略。例如,某生物科技公司研发了一种新型生物制剂,可以有效抑制花生茎腐病菌的生长。这种生物制剂以天然植物提取物为主要成分,对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生物制剂与化学药剂结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防治效果。某农户在尝试了这种新型生物制剂后,发现他的花生茎腐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提升。
1. 加强对花生茎腐病的研究,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
4. 加强农业防治措施,如中耕锄草、及时拔除病株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