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野兔养殖,需注意饲料选择、环境适宜、疾病防治
野兔养殖,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产业,正逐渐受到农村养殖户的青睐。只是,要想在这片蓝海中脱颖而出,养殖户们必须掌握一系列关键要素。本文将围绕饲料选择、环境适宜和疾病防治三大方面,为您详细解析农村野兔养殖的攻略。
肉兔生产性能高,通常两个月左右即可出栏,一只母兔一年可生产90至100只兔子。兔肉营养丰富,符合现代人的消费需求,因此,养殖兔子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在当今农村饲养条件下,7月龄进入繁殖期,母兔7~8月龄、体重3.5千克以上,公兔8~9月龄,体重可达3.5千克。一般70日龄左右即可出栏,体重达到4-6斤以上,饲料消耗系数低于3,即每增加1千克体重,饲料消耗不超过3千克。
1. 品种多样化:本场养殖的肉兔品种有英、美、法、德各系獭兔,新西兰兔、加利福尼亚兔、比利时兔、公羊兔、杂交野兔、伊拉肉兔、齐卡肉兔、青紫蓝兔和野兔等。
2. 饲料新鲜优质:喂兔时定时定量,少给勤添。原则上叫兔吃饱吃好,不能忽多忽少,决不能让野兔边吃边踏,这样不但浪费饲料,而且容易感染疾病。
3. 避免饲料变质污染:禁喂腐败、发霉、践踏、污染、来路不明的草料及露水或喷过农药而未超过安全间隔期的青绿饲料,更不能喝污染的水。
1. 圈地养殖:选择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有一点土坡也没关系,这个地方类似于蛇之类的生物一定要少。随后按自己想要的面积开始建设围栏,这个是对于围栏的要求很高,一定要牢固,最好搭建双层,里面用铁丝网,外面加装一层木栏杆,木栏杆下层封死。最后在其中放置一些可供休息的兔窝遮风挡雨。
2. 室内笼养:可以模仿家兔的养殖进行,这种方法也可以提高野兔的成活率,但是野兔的发病率也会提高,而且野兔的质量也会慢慢的下降。
3. 窖养:养殖时让其自然生存繁衍,除了出现问题时其它时间任其自然发展。大家只要偶尔投放一些食物即可。这个方式养殖数量不宜太大,多了这个环境无法维持太久。
1. 定期防疫:通过做好兔舍保温、合理调整饲料、保持干燥、注意防病、增加运动量和保持良好心态等方面的措施,我们可以让兔兔度过一个温暖而健康的冬天。
2. 环境消毒:温氏股份大华农事业部副总裁方炳虎提出,非洲猪瘟形势下重点是环境消毒,同时还要注意饲料脱霉与消毒、饮水消毒和提高猪只机体免疫力。
3. 观察记录:对野兔进行定期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4月13日,由中国兽医协会主办,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东温氏大华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杀虫消毒与非洲猪瘟防控论坛”安徽合肥成功举办。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兽医人员和百余家规模养殖企业代表等26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养殖方式 | 特点 | 注意事项 |
---|---|---|
圈地养殖 | 模仿野兔生长环境,保持野性与活力 | 选择平坦土地,加固围栏,注意遮风挡雨 |
室内笼养 | 便于管理,提高成活率 | 注意通风、保暖,定期清理笼舍 |
窖养 | 自然生存繁衍,减少人工干预 | 养殖数量不宜过大,注意环境维护 |
在广袤的农村田野间,野兔养殖正逐渐成为一项受欢迎的副业。本文将深入探讨饲料与环境管理的双重策略,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实用的养殖指导。
了解野兔的品种和生长特性至关重要。以赤城比利时养殖场为例,养殖场选用了新西兰兔、比利时兔、青紫兰兔等优良品种。这些品种不仅抗病力强、生长发育快,而且适应性广、出肉率高,为养殖户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放养管理是野兔养殖的关键环节。在放养过程中,要确保围栏牢固,以防野兔逃逸。同时,要为野兔提供遮风挡雨的休息场所,确保其健康成长。
饲料管理是野兔养殖的核心。在饲料选择上,要确保饲料新鲜、优质,避免使用变质、发霉、污染的饲料。此外,要定时定量喂食,避免饲料浪费和疾病传播。
野兔的养殖模式主要有圈地养殖、室内笼养和半圈养三种。圈地养殖模仿野兔的自然生长环境,有利于保持其野性与活力;室内笼养便于管理和疾病防治;半圈养则结合了圈地养殖和室内笼养的优势,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模式。
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野兔肉的需求不断增长。未来,野兔养殖市场前景广阔,养殖户应抓住机遇,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