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黄鳝,生态养殖新模式
稻田养黄鳝,产量高低、效益好坏与稻田的基本条件是分不开的,必须根据黄鳝生态条件要求,认真选好稻田。稻鳝共生种植,必须一垄一沟且应加宽至0...
高出一半以上收益从哪里来?记者在另外一片还没有收割的水稻田里发现了大量的黄鳝。
由于散养了大量水生动物,所以这里的稻田不必使用任何化肥农药。黄鳝不仅可以清除田间的害虫,而且能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尽管水稻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但却是地地道道的有机作物。
“你看这一圈水沟,里面的黄鳝已经可以自我繁殖了。”清凉的空调房内,他操纵鼠标,室外的稻鳝共育基地尽收眼底。张沟镇肖脑村,这片120亩的水田内,秧苗青葱,四周一圈围沟水草丰沛,是黄鳝生长的家园。2020年,合作社在省水科所、市科协的指导下,实施稻鳝共育综合种养模式。
稳住“一粒米”,养好“一条鱼”。蔡年章将稻田四面都挖出了一米多深两米多宽的水塘,采用环岛模式进行养殖。环形的水塘里不仅可以养殖螃蟹,泥鳅和各种鱼类,也可以进行雨季排涝。
蔡年章说,虽然产量不太高,但它的味道很好,属于野生养殖。里面的泥鳅现在都在水底下,因为天冷了。
一般每亩可收获黄鳝800~1000公斤,稻谷1000斤,是农民增加收入致富的有效途径。本期介绍一组鳝鱼养殖技术,供养殖户参考。
稻田养殖条件条件 | 要求 |
---|---|
稻田面积 | 没有严格限制,便于管理为宜 |
稻鳝共生种植 | 一垄一沟,加宽至0.73~0.8米 |
水草种植 | 每亩投放50斤本... |
六月中旬,正是黄鳝养殖投苗期,伟鸣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军不慌也不忙。按照不超过稻田面积的5%,他们挖出标准化围沟,种植水草,每亩投放50斤本...
蔡年章说:“我们的黄鳝都在80元一斤左右,一般一亩田去掉成本能划到将近1万元。”
蔡年章介绍,“我们的大米基本上就是绿色大米,很受市场欢迎。因为它不打药水,所以价格也比人家高,一般都要5、6元一斤。”
利用水稻田套养黄鳝、泥鳅是一种以种养相结合的生态立体生产模式,稻、鳝、鳅三联混养促进互利共生,以更充分地利用稻田的水域资源,为黄鳝、泥鳅提供足够的水生生物饵料和荫蔽的养殖场所。平时鳝、鳅在田水中以捕食水稻中的害虫为饵料,既可为水稻稻田除虫,又可以节省鳝、鳅的饲养成本,有利于水稻增产,从而提高稻田种稻、养鱼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苏沃生态农场稻田养殖黄鳝,黄鳝可摄食水生昆虫及幼虫,有利于水稻生长,水稻本身也为黄鳝栖息创造了条件,互生互利,既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也收获...
而各地的黄鳝养殖模式也是大有不同,其中稻田黄鳝的生态养殖,成本低、管理方便,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这样既营造了黄鳝所喜腐殖质多的水...
一、稻田准备鳝稻共作的稻田周边环境要无污染,且不受其他稻田灌溉的影响,单独设置进排水沟系,并用网片封好进排水口,以防黄鳝外逃和敌害生物进入。
蔡年章说,要比人家一般正常的传统式的种植高50%的收益。
鳝稻共作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充分利用稻田种养结合的生产方式。水稻既能为黄鳝生长提供栖息场所,夏季高温又起到遮阳降温作用,且稻田中有...
上午,蔡年章早早来到田头,指点农机手收割水稻。与其他种植户相比,蔡年章今年秋收的时间要稍晚一些,但经济效益却要高出不少。
因为高效农业的不断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的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接受。曲霞镇安乐村村民蔡年章,今年也迎来了自己的丰收季。
目前,蔡年章已经注册了“鳝稻香”品牌的绿色大米,原来的家庭农场也发展成为江苏万寿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产出的农产品主要销往苏南、浙江、上海等地,年销售额超过五百万元。
先了稻田养黄鳝,生态养殖新模式,实现水稻与黄鳝共生共荣。,再展开稻田养鳝,水稻黄鳝双赢生态养殖的话题。
在稻田中养殖黄鳝,要求一垄一沟,沟宽应加宽至0.73~0.8米,以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同时,通过缩小株距的方式,实现宽行窄株栽培,既不影响水稻产量,又保证了黄鳝的生长需求。这种稻鳝共作模式,使得黄鳝不仅为稻田除虫,还能提供丰富的有机肥料,促进水稻生长。
品牌打造,拓宽销售渠道 未来展望,引领农业新潮流稻田养鳝生态又增效,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因为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理念的深入人心,这种稻鳝共作模式有望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