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季节如何预防黄鳝感冒?
黄鳝属于冷血动物,其体温随水温而改变。当急剧地改变水温时,即降低或升高水温均能刺激黄鳝皮肤的神经末梢,从而引起内部器官活动的失调,鳝体皮层渗透压平衡和体液代谢受抑,体温调节通路闭塞而发生感冒。
发病症状:黄鳝对池水温差十分敏感,换水温差低3℃黄鳝就会得感冒。发病黄鳝会出现翻身打圈,并浮到水草上,头往上翘等现象。黄鳝得了感冒后,机体代谢失衡,并在体内形成一层屏障,使体内二氧化碳不能排泄而造成血液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引起血液酸中毒,即为痉挛症。
序号 | 预防措施 | 说明 |
---|---|---|
1 | 适当换水,调节好水质 | 用水泵迅速从池塘的底部抽出一部分塘水,掺入调制好的标准池水。 |
2 | 多投喂新鲜适口饲料,适当投喂一些青饲料,增强黄鳝体质 | 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C等,提高黄鳝抗应激能力。 |
3 | 仔细检查黄鳝的鳃 | 如果黄鳝的鳃受损,则必须赶快捕捞上岸,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
4 | 黄鳝苗种下塘或转塘时,最好选择连续晴天的时候进水 | 让光照增温杀菌。要注意池水温差不能过大,一般要求温差不超过2℃。 |
5 | 如果用地下井水做水源,井水在进入鳝池前,需经过太阳曝晒2天~3天 | 否则,井水直接进入鳝池中,也会引起黄鳝感冒。 |
6 | 水泥池养殖黄鳝,最好进行覆盖饲养 | 防止遭遇暴雨袭击。 |
暴雨季节预防黄鳝感冒,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水质调节和温差控制。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黄鳝感冒的发生率,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黄鳝养殖中的常见难题——感冒预防之道
在黄鳝投种前1-2天,采取在池塘或网箱内外均匀撒播植物抗毒C的方法,能有效预防感冒的发生。这一措施简单易行,却能在关键时刻为黄鳝的健康保驾护航。
水温变化的双重影响——入穴越冬与应激反应秋末冬初,当水温降至15℃左右时,黄鳝开始入穴越冬。此时,养殖户需要排出池水,保持池土湿度,并在池土上覆盖稻草或麦秸,以防水温过低导致黄鳝感冒。同时,要警惕因天气变化或新水注入引起的水温突变,这可能会对黄鳝的生理机能造成影响。
暴雨季节的应对策略——塑料膜与水质管理在雷雨闷热天气,气压低,水体缺氧时,黄鳝可能会出现出穴、竖直身体的现象。这时,养殖户应注意及时灌注新水,提高水体溶氧量。同时,在变天前连续两天泼洒二氧化氯,可以控制感冒病的发生。在冬季低温情况下,使用塑料膜覆盖水草,既可防止水草冻死,又能提升池温。
换水时,水温变化不宜过大,以免引起黄鳝感冒。每次换水量不宜超过池水的1/3,在水质恶化时,可适当增加换水量。在饲料管理上,应投喂新鲜适口饲料,并适量添加青饲料和维生素C,增强黄鳝体质。
未来展望——黄鳝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养殖模式的创新,黄鳝养殖产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养殖户应关注黄鳝养殖的最新动态,掌握科学的预防和管理方法,为黄鳝养殖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