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养乌龟是否赚钱
年份 | 乌龟养殖市场产值 | 市场需求量 |
---|---|---|
2015年 | 5 | 2072 |
2016年 | 5.5 | 2200 |
2017年 | 6.2 | 2300 |
2018年 | 6.8 | 2400 |
近年来,因为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食的需求逐渐增加,乌龟作为一种高营养价值、高观赏价值的食材,市场需求量逐年攀升。2015年,我国乌龟养殖市场产值达到5亿元,市场需求量约为2072万只,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只是,乌龟养殖并非易事,其中涉及到诸多因素,如养殖技术、市场需求、品种选择等。以下将从几个方面为您解析乌龟养殖市场前景及风险。
1.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
2.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特种养殖业发展。乌龟养殖作为其中之一,得到了政策扶持。
3.技术不断进步 风险分析
1.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乌龟养殖的关键环节。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成本、成活率、生长发育等因素。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品种的适应性、繁殖能力、营养价值等。
乌龟养殖技术要求较高,包括孵化、养殖、防疫等方面。养殖户需掌握相关技术,确保乌龟健康生长。
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可能导致价格波动,给养殖户带来一定风险。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养殖规模。
4.病害防治
年份 | 乌龟养殖市场产值 | 市场需求量 |
---|---|---|
2015年 | 5 | 2072 |
2016年 | 5.5 | 2200 |
2017年 | 6.2 | 2300 |
2018年 | 6.8 | 2400 |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注重以下几点:
了解市场需求,选择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的品种。
掌握乌龟养殖技术,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加强病害防治,降低养殖风险。
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养殖规模。
相信在养殖户的努力下,乌龟养殖市场前景广阔,定能实现财富增长。
2015年,养乌龟是否赚钱?需了解乌龟养殖市场前景及风险。的部分结束了,下面讨论2015年养龟:市场潜力与风险并存。
乌龟养殖如何盈利?2021年6月19日,目前水产市场中养殖乌龟的人相对较少,相比之下,养鱼和虾更为普遍。尽管技术要求较高,但乌龟的药用价值不言而喻,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对养殖乌龟的人市场需求旺盛,养殖前景广阔。
由此可见,养龟市场潜力巨大,乌龟作为一种常见食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只是,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仍需向成功者学习,不断汲取他们的经验,才能在养龟的道路上实现致富梦想。
乌龟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水温低于20℃时,生长将停止;低于15℃时,乌龟将进入冬眠状态。在生产实践中,我们观察到:1岁幼龟体重平均约40克;2岁雌龟体重约178克,雄龟约198克;3岁雌龟体重约368克,雄龟约138克;4岁雌龟体重约687克,雄龟约175克。从幼龟到成龟的生长过程中,2岁以后生长速度加快,雄龟较雌龟生长慢,体型偏小。通过人工控温养殖,使冬季低温季节水温控制在25-30℃,打破冬眠规律,2岁雌龟体重可达350-400克,雄龟可达150-175克。
科学乌龟繁育技术:与养鳖相比,养龟热兴起较晚,但近两三年发展迅速。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全国约有10%的县市开展人工养龟项目,其中规模较大的养龟场不足100家。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全国需要的龟苗约5000万只,但可供龟苗不足800万只,与养鳖规模相比相距甚远。此外,龟类品种繁多,但资源有限。一些珍贵稀少的品种,如鳄龟、火焰龟、眼斑水龟、鹦鹉龟、金钱龟、花龟、香龟等,在全国只有少数几家养殖场拥有亲龟。今后几年内,主要任务仍是繁殖扩群,还远远谈不上出售商品龟。据苏、浙、沪地区一些业内人士分析,要普及人工养龟,估计至少需要5年以上时间。
目前,我国龟鳖市场年产商品龟1万多吨,产值5亿元;年需求龟苗2072万只,年需求龟鳖专用饲料2万吨,年利润总额1.5亿元。我国甲鱼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部分甲鱼的养殖处于暴利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龟鳖是我国养龟业发展较早的品种。年产甲鱼苗
乌龟的杂食性,以小鱼虾、蠕虫、螺类及植物的果实、嫩叶、茎为食。人工池塘养殖采用人工配合饲料,乌龟非常喜食,且耐粗养。在广东等华南地区,2月中下旬,当水温达到18℃时开始摄食。5-10月为盛食期,11月份食量开始下降。
1980年前后,我国从南到北掀起养鳖热,至1995年达到顶峰,每只稚鳖售价高达35元,而商品鳖在一些地区每公斤竟卖到了400元~600元;而到了1997年,市场上的稚鳖降到每只5元左右,成鳖则下滑至每公斤80元~100元,2000年更是跌到每公斤60元上下。即使如此,据上海的青浦和崇明、江苏的吴江和盐城等地对一些技术好、管理水平较高的养殖场的情况调查表明,每只稚鳖的纯利仍有1元~2元,而成鳖的纯利每公斤还有20元。从以上地区的情况来看,养鳖仍有利可图。
市场上的稚龟大多数仍依赖进口。食用类的鳄龟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含肉率高的特点,是龟类中新的养殖热点。药用类的乌龟如三线闭壳龟等均有较好的开发前景。龟类养殖渐成热点后,市场上出现了廉价的东南亚龟类,这些龟虽是野生,但难适应我国的气候,加之多次转手,多数龟已患病或受伤。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及人为的滥捕滥捉等因素的影响,乌龟的自然资源明显减少。但因为社会需求量急剧增加,其经济价值越来越高,以致市场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为了弥补其自然资源不足和满足市场需求,1970年代初期,湖南、上海等地已经开展了乌龟的人工饲养和繁育。到了1980年代,因为有关科研的深入和人工繁殖获得成功,这一新兴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推广与发展,乌龟产量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不到500吨,已增加到2002年底的10000吨,商品价为150-180元/公斤之间。特别是因为国家倡导的无公害养殖政策的出台,加上乌龟本身耐粗养,抗病力强,进行乌龟无公害、规模化、产业化养殖,前景无限。
龟类的营养指标超过鳖,且有较高的药用及观赏价值。目前,食龟者、养龟为观赏者及收购乌龟作为原料的药厂、保健品厂日渐增多。特别是,经现代技术药理分析认为,龟类的药用功能与营养胜过鳖,因而使得龟价一路攀升:1997年的黄喉水龟苗每只11元,1998年上升到30元左右,2000年即猛升到50元;2004年升到每只180元。而成龟更是从1997年的每公斤160元,上升到2004年的3600元以上。另外,某些龟还具有独特的观赏性,许多地方观赏龟的销售态势上升,总销售量已超过观赏鸟类数倍。
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吃的方面也是越来越讲究,因此乌龟也成了餐桌上一道常见的菜肴。正因为乌龟的营养价值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很多人的喜爱,因此近几年水产养殖迅速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