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水稻干尖线虫病,由干尖线虫引起

稻干尖线虫,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家伙,却能悄无声息地造成巨大的损失。它以成虫和幼虫的形式潜伏在谷粒的颖壳和米粒间越冬,带虫种子便是它主要的初侵染源。线虫在水中和土壤中难以长期生存,因此灌溉水和土壤传播较少。只是,当浸种催芽时,种子内的线虫开始活跃,播种带病种子后,线虫多游离于水中及土壤中,但大部分线虫死亡,少数线虫遇到幼芽、幼苗,便从芽鞘、叶鞘缝隙处侵入,潜存于叶鞘内,以口针刺吸组织汁液,营外寄生生活。

水稻干尖线虫病,由干尖线虫引起

因为水稻的生长,线虫逐渐向上部移动,数量也渐增。在孕穗初期前,愈在植株上部几节叶鞘内,线虫数量愈多。到幼穗形成时,线虫则侵入穗部,大量集中于幼穗颖壳内、外部。病谷内的线虫,大多集中于饱满的谷粒内,其比例约占总带虫数的80%...

案例分析:江苏小穗头病症

2001至2003年,江苏大面积发生的小穗头病症,便是由水稻干尖线虫引起的非典型病状。其表现为叶片无典型水稻干尖线虫病的病状,而稻穗长度萎缩,稻谷粒减少,穗顶部谷粒变小,并且外颖开裂,米粒外露,稻穗顶部缩小...

防治方法

水稻干尖线虫病,是一种以种子带菌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病害,分布在我国各稻区,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30%以上。一旦发生就很难防治,在防治上应抓好综合措施,减轻其危害损失。

防治方法 具体操作
浸种消毒 使用0.5%盐酸溶液、40%杀线酯乳油或线菌清溶液浸种,或2%天达阿维菌素叶面喷雾。
药剂浸种 用50%杀螟丹可湿性粉剂配成3000倍液,浸种48小时后用水冲洗。
混合消毒 用20%氰戊·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10%二硫氰基甲烷5000倍液浸种消毒。

浸种时,种子内线虫复苏,游离于水中,遇幼芽从芽鞘缝钻入,附于生长点、叶芽及新生嫩叶的细胞外,以吻针刺入细胞吸食汁液,致被害叶形成干尖。水稻要是生了这种病会影响植株的生产,从而减少产量,所以农民朋友们一定要了解。

为有效防治该虫害,分析了干尖线虫对水稻的危害规律,并提出了相关防治策略,即选用无线虫危害的稻种作种、采用药剂浸种、加强田间适应性栽培等。水稻干尖线虫是典型的种传害虫。

水稻干尖线虫病是危害水稻生长的一种病害,那水稻干尖线虫病症状有哪些呢?水稻干尖线虫病又该怎么防治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危害症状

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受害,但症状主要在叶部和穗部发生。

叶片:受害幼苗在4~5片真叶时便开始表现出症状,上部叶尖2~4厘米处干缩枯死,呈黄白色或黄褐色,并扭曲呈捻纸状,即所谓干尖,枯死部分与绿色部分分界明显。

孕穗期病株的顶部叶片,特别是剑叶,在叶尖1~8厘米处逐渐枯死,变成黄褐色半透明,以后干枯卷曲呈捻纸状。

病健部有褐色界限,在清晨露水多时,干尖可伸开,呈半透明水渍状,露水干后又复捻...

水稻干尖线虫病,由干尖线虫引起

水稻干尖线虫病的症状与典型的干尖线虫病状有差别,有病株的倒数第二片叶会出现发病症状,而剑叶则基本正常,只是叶形偏小。这种病症容易引起误判,因此农民朋友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需要提高警惕。

在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时,一般使用0.5%盐酸溶液、40%杀线酯乳油或线菌清溶液浸种,或2%天达阿维菌素叶面喷雾。此外,用药剂浸种是杀灭水稻颖壳内干尖线虫的最佳方法,一旦错过这一时期,干尖线虫侵入生长点后就难以防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40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