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橄榄孔雀斑病是一种危害油橄榄叶片的真菌性病害
油橄榄孔雀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油橄榄的叶片、果实和嫩枝。该病害在地中海沿岸蔓延甚广,引种我国后,在云南省为害十分严重。
油橄榄孔雀斑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受害叶片表面形成环状病斑,直径约5毫米左右,初为灰黑色,边缘呈褐色。病斑外围有一黄色晕环,形如孔雀羽斑,故名孔雀斑病。
油橄榄孔雀斑病广泛分布于欧、亚、非、美各洲油橄榄栽培区,地中海沿岸各国油橄榄栽植园中尤为普遍。我市60-70年代栽植的油橄榄区内已有发现危害。受害部位主要为叶片,也能侵染果实及嫩枝,造成大量落叶及严重减产。
四、传播途径油橄榄孔雀斑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病原菌的孢子。病原菌通过风雨、昆虫等途径传播,也可通过苗木、接穗等繁殖材料传播。
五、防治方法防治措施 | 具体方法 |
---|---|
剪除病枝、病叶烧毁 | 及时剪除病枝、病叶,并将其烧毁,减少病菌来源。 |
选培和种植抗病品种 | 莱星抗病力强,可选用。 |
药剂防治 | 雨季发病每隔10-15天喷射1:1:15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250倍液。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射效果显著。 |
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莱星抗病力强。
第一节 油橄榄肿瘤病:分布与危害我市种植的油橄榄已出现肿瘤病的危害。国内引种的油橄榄种植区普遍存在此问题。受害植株常表现为矮小,结实量锐减,病枝易于枯死,严重时整株死亡。这种病害在地中海沿岸尤为常见,除了危害油橄榄外,还可能影响流苏属、白蜡属植物。
剪除病枝、病叶,彻底烧毁,减少病菌来源。
病虫害的发生已严重影响了油橄榄的生产发展和产业化进程。部分油橄榄园因病虫害导致严重减产,甚至遭受毁灭性的破坏。油橄榄病害主要包括孔雀斑病、炭疽病、青枯病、肿瘤病、烟煤病等。
雨季发病期间,每隔10-15天喷射1:1:150倍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250倍液。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射效果显著。
本地化案例:重庆市油橄榄种植园的防治实践重庆市某油橄榄种植园,自2018年开始遭受孔雀斑病的严重侵袭。经过连续三年的防治实践,通过采用上述综合防治措施,该园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特别是在2019年,通过引入抗病品种莱星,成功降低了病害发生率,提高了油橄榄的产量和品质。
未来展望: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油橄榄孔雀斑病的防治将更加科学、高效,为油橄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