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白粉病是山楂叶片、嫩枝上出现白色粉状物
山楂白粉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害,对山楂的生长和果实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山楂白粉病的症状、病因、防治方法,帮助农户们有效应对这一难题。
山楂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叶片受害时,初期在叶片上出现褪绿斑点,随后病斑上产生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叶片两面密布白粉,病叶皱缩、卷曲、枯焦。新梢受害后,病部布满白粉,节间缩短,生长细弱,病重时新梢枯死。果实受害时,多在近果柄处产生白色粉斑,逐渐 到果面上。
发病部位 | 症状 |
---|---|
叶片 | 初期褪绿斑点,后期病部布满白粉,病叶皱缩、卷曲、枯焦 |
新梢 | 病部布满白粉,节间缩短,生长细弱,病重时新梢枯死 |
果实 | 近果柄处产生白色粉斑,逐渐 到果面上 |
山楂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以闭囊壳在病叶或病果上越冬,第二年春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侵染。春季温暖干旱、夏季有雨凉爽的年份发病重,偏施氮肥、栽植过密发病重。
为了有效防治山楂白粉病,农户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清扫果园,清扫病枝、病叶、病果,集中销毁。
药剂防治:发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花蕾期空中孢子增加,喷5度石硫合剂,落花后至幼果期视发病情况喷1-2次0.3度石硫合剂或25%粉锈宁1000-1500倍液。
选择抗病品种。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
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加强修剪,及时清除病枝、病叶。
针对山楂白粉病的防治,我们推荐在芽前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五氯酚钠200倍液。在展叶期、落花后及幼果期,则可使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喷施。发病后,应立即喷70%托布津800倍液,每隔15~20天喷施一次,连续防治2~3次。
除了药剂防治,物理防治也不可忽视。在病害发生初期,应及时清扫果园,收集并销毁病枝、病叶、病果,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案例分享:李先生的山楂园李先生是当地一位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果农。去年,他的山楂园遭遇了白粉病的严重侵袭。在尝试了多种防治方法后,他最终选择了我们的综合防治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山楂园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果实品质和产量都有了显著提升。
未来展望:持续优化防治方案因为科技的不断发展,山楂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我们将持续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果农们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防治方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