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荔枝赤衣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番荔枝叶片和果实
番荔枝,这颗热带果树的果实,因其独特的美味和营养而受到喜爱。只是,其生长过程中难免会遭遇赤衣病这样的真菌性病害,这种病害一旦侵袭,便会威胁到番荔枝的健康生长和果实的品质。
赤衣病主要侵害番荔枝的叶片和果实,导致叶片黄化、果实腐烂,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这种病害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风雨和昆虫等外界因素。
方法 | 说明 |
---|---|
加强果园管理 | 保持果园卫生,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
物理防治 | 及时摘除病叶、病果,集中销毁,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
生物防治 | 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资源,控制病原菌的传播。 |
化学防治 | 合理使用农药,选择对番荔枝安全、有效的药剂,控制赤衣病的发生和蔓延。 |
某果园在2019年发现赤衣病,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
加强果园管理,清除病残体。
物理防治,及时摘除病叶、病果。
化学防治,使用50%贝芬同混合可湿性粉剂750倍。
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每隔10~14天施药1次,至8月底。
通过上述措施,该果园的赤衣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果实品质得到了保障。
预防赤衣病的关键在于及时监测和采取防治措施。
定期检查果园,发现病株及时处理。
合理使用农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保持果园通风,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赤衣病是番荔枝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对果实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赤衣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番荔枝产业的健康发展。
蔬果产业遭受赤衣病困扰,番荔枝作为我国特色水果之一,亦未能幸免。面对这一棘手的病害,农业部门迅速响应,果农们也不遗余力地投入防治工作中。只是,番荔枝产期较长,加之果园分散,传统防治方法成效有限。
针对这一问题,专家团队提出了一套全新的防治策略。通过性诱剂捕杀雄虫,喷洒杀虫剂等手段,有效降低害虫数量。同时,针对小果实蝇产卵习性,采取适时防治,减少幼虫侵害果实。
在发病初期,果农开始施用50%贝芬同混合可湿性粉剂750倍,每隔10至14天施药一次,直至8月底。若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还需增加施药次数。这一措施在柑橘病害高发期前尤为有效,如炭疽病、沙皮病、疮痂病等都能得到有效预防。
对于未经加工的原药,需进行加工和添加助剂才能使用。防治番荔枝赤衣病时,原药加工成何种剂型至关重要。此外,病原菌主要侵害番荔枝主干或侧枝,初发病时患部颜色变深,随后凹陷并转为淡赤色,最终龟裂。被害枝干上会产生粉红色菌丝层,上着生担胞子,通过雨水传播,对番荔枝造成严重危害。
在防治过程中,果农还需加强对果园的管理,如清洁果园、加强栽培管理等。一旦发现病株,应及时去除,并撒上适量的石灰、硫磺粉,以控制病害蔓延。如番荔枝患上炭疽病,会出现落叶、果实发黑腐烂等症状。为预防此病发生,可在抽发新梢和花落后座果时,喷洒适量比例的多菌灵溶液或托布津溶液。
目前,针对赤衣病的防治尚无推荐药剂,但可参考以下药剂酌量施用。针对主要虫害,如吹绵蚧、天牛、木蠹蛾、蜗牛等,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特别是在雨天或湿度较大的夜间,需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害虫侵害果实和枝叶。
在实际应用中,针对闽台特色果树,制定了一套综合防治方案。其中,番荔枝的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果实套袋、药剂防治等措施。同时,针对番荔枝的根腐病、炭疽病等病害,提出具体防治方法,如清洁果园、加强栽培管理等。
此外,国内外学者对番荔枝的主要病害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包括蓟马等害虫的防治方法。研究表明,每隔6至7天喷洒一次药剂,能有效防治蓟马等害虫,减少对果实和枝叶的侵害。
面对番荔枝赤衣病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创新防治策略,加强果园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通过实践探索,我们相信,在未来,番荔枝赤衣病的防治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