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轮作倒茬间作技术:一种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种植方法
在农业种植的舞台上,豌豆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能够促进土壤中氮素的积累,还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态,成为轮作中的好茬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豌豆轮作倒茬间作技术,这一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种植方法。
轮作倒茬类型 | 特点 | 适用地区 |
---|---|---|
混作 | 豌豆与小麦、大麦等混种 | 河南、青海、甘肃等地 |
间作套种 | 豌豆与其他作物如玉米、棉花等间套种 | 全国各地 |
轮作 | 豌豆与非豆科作物如玉米、高粱等轮作 | 全国各地 |
让我们来看看混作。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种植方式,目前在河南、青海、甘肃等地仍有一定面积。豌豆与春小麦、大麦或青稞等混作较为普遍。混作时,豌豆与春小麦、大麦或青稞等的成熟期要基本一致,宜采用矮秆坚直立型的品种,同时要注意播种比例。豆、麦播量以3:7的比例较好,豌豆比例过大容易引起小麦倒伏。混作时一般单产比单播小麦或豌豆时有所增加。成熟时一起收割,混合脱粒,一起磨粉,做成主食,可改善其营养品质。但是,这种方式增产作用不大,而且不太适于机械化脱粒。
接下来,是间作套种。间套作是优于混作的复种轮作方式,有利于充分利用地力,调节作物对光、温、水、肥的需要,在管理、收获、脱粒等方面比混作方便,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例如,豌豆—油菜—春麦的种植模式,能够有效抑制杂草滋生,减少病虫害,增加单位面积的年产量。
再来看轮作。豌豆与非豆科作物如玉米、高粱等轮作,有助于减少病害发生,提高作物产量,保持品质优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3-5年不种豆科作物,以减少害虫害、保持土壤肥力、确保稳产增产。
在南方模式中,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区,水热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豌豆是这些地区主要的冬季作物之一。干豌豆三年一轮,每公顷产量常在1500kg以上,收青豌豆更为适宜。常见的轮作方式为豌豆—大麦—玉米、豌豆—玉米—玉米等。
而在北方模式中,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雁北地区、河北张家口地区、东北三省的大中城市及城镇附近等一年一熟地区,仅春播一年一季豌豆或玉米、春麦、燕麦、青稞、油菜、蚕豆、马铃薯等。其轮作方式主要有豌豆—油菜—春麦、豌豆—春麦—马铃薯等。
值得一提的是,豌豆根系容易分泌一种有毒物质,因此在采用连作种植时,容易发生病害。而采用轮作则可以保持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豌豆植株健康生长,同时也有利于后作物的生长。
一、混作:古老的智慧,现代的实践
二、间作套种:地力的充分利用
豌豆忌连作,尤其是白花豌豆对连作反应更为敏感。因此,轮作倒茬成为豌豆种植的重要策略。轮作倒茬不仅有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还能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确保稳产增产。例如,在南方一年二熟或三熟的稻区,如四川、湖南、湖北等地,豌豆与早稻、晚稻的轮作倒茬,既能充分利用光、温、水、土等自然条件,又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
四、豌豆芽栽培:高效益的种植模式
豌豆芽,又称豌豆芽、龙须菜等,采用塑料盘栽培具有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在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以及河南、安徽等内陆省份棉区,豌豆芽栽培已成为一种高效益的种植模式。
因为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豌豆种植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优化种植模式、提高种植技术,豌豆种植将在土壤肥力提升、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