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用鹌鹑养殖技术,关注鹌鹑产蛋效率与养殖环境
鹌鹑,作为一种高效益的特种经济禽类,以其生长迅速、产蛋率高、饲养周期短等优势,逐渐成为养殖户的新宠。本文将从鹌鹑的生活习性、养殖技术、产蛋效率与养殖环境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鹌鹑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低于15摄氏度和高于30摄氏度,产蛋率会下降。产蛋最适温度为20-22摄氏度。鹌鹑属于杂食性动物,对饲料的适应性较强。
1. 品种选择
选择优良品种是提高产蛋率的关键。常见的蛋用鹌鹑品种有朝鲜龙城、中国白羽、神丹1号等。
2. 成鹑管理
管理内容 | 具体措施 |
---|---|
通风换气 | 用风扇通风换气,以供给胚胎发育所需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热量,使孵化机内温度保持一致。 |
翻蛋 | 为使种蛋受热均匀,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要勤翻蛋。入孵后1~14天,每隔两小时翻蛋1次,翻蛋角度为45°,也可结合照蛋进行。 |
管理内容 | 具体措施 |
---|---|
温度管理 | 雏鹑怕冷,应加强育雏保温管理,忌忽高忽低。常用保温设备有取暖炉、育雏伞、普通灯泡、电褥子等。 |
光照管理 | 笼养鹌鹑一天需光照14小时,产蛋高... |
适宜温度为20~2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调整。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
孵化机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5%。出壳前一天提高湿度,以满足初生鹑对湿度的要求。
鹌鹑产蛋期间对光照敏感,要求每天光照16~18小时。遇阴雨天气自然光照时间不足时,要夜间开灯补光。
4. 卫生防疫
注意防蝇虫、勤掏粪,保持笼舍清洁卫生,定期对料槽进行清洗消毒。每年春季、秋季各注射1次禽流感疫苗。
蛋用鹌鹑养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涉及品种选择、饲养管理、产蛋效率与养殖环境等多个方面。只有全面掌握这些技术,才能实现鹌鹑养殖的高产、高效。
在鹌鹑养殖中,品种选择至关重要。以朝鲜龙城、中国白羽、神丹1号等良种为例,这些品种具有生长快、成熟早、产蛋多、耗料少、生产周期短等优点。选择这些良种作为种鹑,是提高产蛋效率的关键一步。
鹌鹑舍的建造应考虑保温、隔热、通风和采光。半地下式或平地式鹌鹑舍均可,关键在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例如,在冬季保温、夏季隔热,确保通风良好,顶部架设换气扇,向阳面窗户规格为1.3米×1.2米,背阴面窗户规格为0.6米×0.5米。
笼体设备:合理布局,提高养殖效率笼养鹌鹑需要合理布局笼体设备。种鹑笼高20~25厘米、宽60厘米、长100厘米,叠放在角铁架上,可放5~6层。蛋鹑笼采用重叠式多层笼养,笼高为18~20厘米,叠放6~8层,每笼饲养蛋鹑10~15只。这样的布局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
光照管理:模拟自然,促进鹌鹑产蛋鹌鹑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产蛋最适温度为20~22℃。育雏期温度:1~3日龄38~39℃,4~5日龄36~37℃,6~10日龄35℃,11~20日龄30~32℃。育成期温度:21~28日龄24~25℃,29~35日龄20~22℃。温度管理对于保障鹌鹑健康至关重要。
湿度管理:适宜湿度,创造舒适环境 种蛋孵化:精心呵护,培育优质鹑苗孵化是蛋鹑高效养殖的关键环节。为孵出健壮鹑苗,宜选择产出7天内,表面清洁、花斑明显、大小适中、蛋形正常的椭圆形蛋作为种蛋。孵化方式以机器孵化为主,人工保温孵化、鸡代孵为辅。
育雏期和育成期是鹌鹑生长的关键时期。科学饲养,合理搭配饲料,确保鹌鹑健康生长。例如,育雏期参考饲料配方:玉米粉50%、豆粕35%、鱼粉9%、麸皮3%、骨粉2%、添加剂0.5%、食盐0.3%、微量元素0.2%。
鹌鹑产蛋10~12个月后自然死亡率增高,应及时更新换代,将淘汰的老鹑作为肉鹑出售,以避免造成养殖效益下降甚至亏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