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羊焦虫病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血液寄生虫病

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后期出现眼结膜苍白、贫血,消瘦,便秘或下痢,喜卧地,站立不稳,行走困难,有的出现血红蛋白尿,常因心肌衰竭而死亡。病程6~15天,急性常在发病2~3天内死亡。

羊焦虫病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血液寄生虫病

三氮脒,用量为5~7mg/kg,稀释成5%的水溶液深部肌肉分点注射,连用2~3天。

2019年第10期饲料博览羊焦虫病在临床生产中也称作血孢子虫病,属于急性且热性的血液寄生虫病,引起发病的就是红血球中寄生虫。临床生产中羊只感染焦虫病概率比较高,而且也具有比较高 的死亡率。感染病羊表现明显的高热状态,还会伴随有贫血和黄疸的发生,病羊会排泄血红蛋白尿,疾病的发生一般呈现散发性或者地方性流行状态,会对养羊业的生产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羊焦虫病的流行情况

羊焦虫病主要以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的形式出现,羊只不分品种和年龄都有感染该病的可能,羔羊和幼龄羊只属于临床中比较易感的群体,青壮年羊只感染焦虫病的情况比较少;本地羊只的感染性与外地羊只存在一定差异。

羊焦虫病的临床症状包括消瘦、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在39.6~42之间,呼吸迫促,心率快而不齐,有的羊便秘,有的排恶臭的混有黏液或血液的稀粪,其尿液混浊。病羊可视黏膜苍白,部分羊眼睑水肿、流泪,眼部有眼屎,咽喉部及颌下淋巴结等肿大、有痛感,有的羊颈下、胸前、腹下及四肢水肿,以幼羊病势最为严重。

抗生素治疗:该病在发病过程中易引起继发感染,配合适当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林可霉素等;强心补液:可用一些补充能量的强心剂,如葡萄糖、右旋糖酐、三磷酸腺苷。

羊焦虫病是由蜱传播、环形泰勒虫引起的一种以高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为主要特征的血液寄生虫病,常呈地方性流行,不同年龄和品种羊都可感染发病。该病的发生与蜱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羊焦虫病的流行季节为5~8月份,6~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该病不及早预防、治疗会造成羊只大批死亡。

预防措施 具体操作
灭蜱 在易发病季节,在惊蛰过后2周左右,用0.03%的敌杀死灭蜱,每隔15天再用药一次;也可用0.05%双甲脒、或磷丹乳油药浴,每年春秋各药浴1次。
搞好检验检疫 不从流行区引进,新引进的羊只,做好隔离观察,把好检疫关。

羊焦虫病是舍室卫生、舍室消毒、饲养管理、预防等的关键环节。羊焦虫病是由泰勒焦虫引起的一种血液寄生虫病,是一种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虫媒传染病。

通过羊焦虫病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血液寄生虫病,严重威胁羊只健康。的铺垫,我们可以开始羊焦虫病:蜱虫传播,羊只健康危机。

在河北省行唐县上方村,赵某养殖的小尾寒羊群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自5月10日起,130只羊中有30多只相继发病,症状表现为发烧、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粪便干燥。尽管畜主曾尝试使用抗病毒、抗菌、激素等药物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死亡羊只数量不断增加。这场羊焦虫病的爆发,对当地养羊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羊焦虫病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血液寄生虫病

为了避免羊焦虫病的 发生,养殖户和兽医专家共同采取了以下预防措施: - 灭蜱是预防羊焦虫病的关键。在易发病季节,使用0.03%的敌杀死灭蜱,每隔15天再用药一次;或使用0.05%双甲脒、或磷丹乳油药浴,每年春秋各药浴1次。 - 搞好检验检疫,不从流行区引进羊只,对新引进的羊只做好隔离观察,把好检疫关。 -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羊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 药物预防,贝尼尔按2mg/kg体重稀释成5%的溶液深部肌肉注射。

羊焦虫病的爆发给养羊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也提醒了养殖户和兽医专家要重视羊只的健康管理。未来,因为对羊焦虫病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会有更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问世。同时,加强养殖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疫意识,也是预防羊焦虫病的重要途径。通过共同努力,有望降低羊焦虫病的发病率,保障养羊业的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9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