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草鱼饼形碘泡虫病是一种鱼类寄生虫病

饼形碘泡虫的生活史中,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均在同一寄主体内完成,无需中间寄主。草鱼鱼苗一旦下塘,4至5天后便可能感染此病。饼形碘泡虫的营养体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后,10多天便会产生孢子。孢子排入水中, 感染新的宿主。

草鱼饼形碘泡虫病是一种鱼类寄生虫病
病原体介绍

病原体为饼形碘泡虫。其孢子呈椭圆形,内部含有两个卵形极囊和明显的嗜碘泡。孢子尺寸为长5.0μm、宽7.8μm,极囊长3.1μm、宽2.0μm。

综合防治方法
防治措施 具体操作
彻底清塘消毒 主要危害50厘米以下的草鱼种,因此应彻底清塘消毒,减少病原。
合理放养密度 采取合理的放养密度,使鱼种迅速成长,以强壮的鱼体来抵抗病原的侵袭。
内服盐酸左旋咪唑 每万尾5cm以下的草鱼苗,用10~20g,均匀地拌入饲料内,制成适口饲料投喂,每天一次,连用3~5天。
全池遍洒敌百虫 0.3×10^-6浓度的敌百虫全池遍洒。
症状与危害

饼形碘泡虫病常大量侵袭草鱼苗的内脏组织和鳃。病鱼身体发黑,腹部稍膨大,游泳无力,不摄食。若虫体大量侵入草鱼脊椎时,可见鱼体弯曲症状。用剪刀剪开腹部,明显可见患病严重的病鱼前肠粗大。剖开肠道,肠壁有大量孢囊寄生,使肠壁糜烂呈白色。从肠壁取少许黏液在显微镜下压片观察,可见大量的成熟孢子。

饼形碘泡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鱼苗的粘孢子类寄生虫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目前治疗方法未见有新的进展。以饼形碘泡虫生物学特征为研究依据探索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用含碘药物进行治疗,孢子、胞囊结构有明显变化。

草鱼饼形碘泡虫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对草鱼养殖产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通过了解其病原、症状及防治方法,养殖户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此病的发生,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草鱼饼形碘泡虫病是一种鱼类寄生虫病
病理解析

针对饼形碘泡虫病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彻底清塘消毒,减少病原。

采取合理的放养密度,使鱼种迅速成长,增强抵抗力。

内服盐酸左旋咪唑,拌入饲料中投喂,连续使用3~5天。

使用0.3×10^-6浓度的敌百虫全池遍洒。

案例分析

在某鱼苗养殖场,由于饼形碘泡虫病导致大量鱼苗死亡。经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病鱼数量明显减少,鱼苗成活率显著提高。这充分证明了饼形碘泡虫病防治新策略的有效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9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