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粉条流入济宁市场,引发消费者担忧
今年7月,济南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在严格的市场监管中发现,一批甲醛超标的粉条流入市场。立即展开侦查,最终在8月26日将犯罪窝点捣毁,抓获嫌疑人3人,并查扣大量非食品生产原料。
这些毒粉条不仅流入普通小店,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毒粉条堂而皇之地进入了高档会所,以高价出售。这些毒粉条在本地销售的同时,还通过物流运往东营、济宁、潍坊、莱阳、滨州等省内20余个县市的小吃店和流动摊点。
地区 | 销售情况 |
---|---|
东营 | 小吃店、流动摊点 |
济宁 | 小吃店、流动摊点 |
潍坊 | 小吃店、流动摊点 |
莱阳 | 小吃店、流动摊点 |
滨州 | 小吃店、流动摊点 |
11月初,记者在济宁市泗水县进行走访调查时,接到多位消费者投诉。在杨柳镇孔家村王文国的粉皮作坊,记者观察到工人装卸淀粉时并没有穿戴干净的工作服,甚至不换鞋就在淀粉池里随意走动。
据了解,毒粉条的制作过程令人触目惊心。嫌疑人邱某、江某夫妇二人于2012年来到济南,购入一家粉条加工厂,仅以六偏磷酸钠、海藻酸钠、工业明胶为原料,与热水按比例混合后生产粉条,同时使用工业甲醛作为防腐剂,日产量多时达5000余公斤。经检测,这些毒粉条中甲醛含量超标达400余倍、重金属铬含量超标200余倍。
济宁市食药监局表示,目前食品快检中暂未发现问题粉条,但市民若有相关线索,可拨打12331举报。食品安全警钟长鸣,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共同维护食品市场的安全。
了解了毒粉条流入济宁市场,引发消费者担忧。,现在聚焦于济宁市场毒粉条事件:消费者安全谁来守护?。
毒粉条事件:揭秘背后产业链毒粉条事件中,消费者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这些有毒有害粉条流入市场,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可能导致身体健康受损。面对这一现象,消费者该如何维权?消费者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学会辨别食品真伪;一旦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立即向相关部门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监管漏洞:如何填补?毒粉条事件反映出食品安全监管存在诸多漏洞。一方面,执法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疏漏,未能及时发现并打击违法行为;另一方面,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为填补监管漏洞,相关部门需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同时,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有法可依。
未来展望:构建食品安全防线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