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养羊行业前景如何
一是打造资源优势。拥有丰富的饲草资源,草原、草山草坡众多,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资源载畜量低,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2.个体增产潜力。
肉羊业是草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少、见效快、适宜面广。开展肉羊优势区域布局有利于增强肉羊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城乡居民肉类供给。
牧区普遍超载过牧,生态压力大,传统发展模式已不适应形势。农区肉羊养殖仍以农户散养为主,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总体水平较低。
几年来,国家大力号召发展秸秆养殖,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饲养成本,改良环境污染。小尾寒羊对资源适应性较强,适应家庭饲养经营,受耕地、气候、地理环境制约较少。
养羊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那么如今的养羊行业的现状如何,我国肉羊养殖正处于什么阶段呢?中羊集团今日带您一起了解。
三、散养羊群转向养殖场规范养殖。
如果打算直接建设正规养羊场,需考虑气候变化,选择适应当地市场的品种,前期试养成功后,寻找种羊和肉羊的销售渠道。
4.加工流通企业规模偏小。
据专业人士分析预测,2015年我国养羊热将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羊是食草家畜,便于放牧和圈养,食草能力和瘤胃发达,能大量利用粗饲料,生长快,抗病力强,繁殖率高。
养羊需要的专业知识 | 内容 |
---|---|
品种选择 | 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生长快、繁殖率高、适应性强、肉质好、效益高的优良品种。 |
设施设备 | 了解建设和维护羊舍、草料存贮加工设施、通风保暖、防暑降温、喂料饮水系统等配套设施设备。 |
2015年养羊市场行情怎么样?加强活羊交易市场和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检疫检测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体系,提高加工产品质量,打造中国著名羊肉品牌。
养羊作为一种传统的畜牧业活动,在不同地区和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
养羊前景分析:提高养殖效益,技术进步,形成养殖小区,采用科学养殖策略。
我国现有可利用草原总面积3.3亿公顷,人工种草面积2500万公顷,退耕还草面积550万公顷,农作物秸秆6亿多吨。
一个养羊场的管理人员必须要考虑到后期的产业链,担心养羊会不会出现饱和,会不会价格急剧下跌,行情问题,谁也不好预测。
加强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长期以来,我国肉类产品市场消费结构中,猪肉比重较大,羊肉所占比重仅为5.5%。
肉羊养殖条件要求不高,饲料来源广泛,生长快,疫病较少,养殖成本低,所需启动投资少,是草原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山区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
到2015年,打造具有饲草资源优势、品种资源优势、市场区位优势的肉羊养殖将是市场中的佼佼者。
饲草料是养殖业的基础,的饲草料均衡供应体系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物质保障。
二是打造产业优势。肉羊产业基础较好,种群结构合理,肉羊存栏量35万只以上。
因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羊肉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羊肉的价格一直在稳定的增长。
因为我们需要羊肉、猪肉,所以无论养羊,养猪,只要您可以养好,利润就会好。
就目前市场需求来看,羊肉的需求相当大,因为人们对生活水平及营养、保健的追捧与重视,羊肉在家庭餐桌上及日常外出消费比重上已逐渐加大。
个人是一个养羊人,业比较喜欢养羊,虽说养殖技术不精湛,但多少也是有一点。
养羊的前景还是比较好的,养羊最主要的是羊的品种的挑选的,只有挑选好羊的品种养殖的利润才会大的。
加强加工流通市场体系建设,饲草料生产基地建设。
发展潜力分析:羊肉需求量越来越大,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且不说前景如何。
羊肉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肉类,是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理想肉类,在国际市场上羊肉供不应求。
除羊肉外,羊皮、羊毛是轻纺工业的原料,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3.养殖方式落后。
解释完2015年,养羊行业前景如何?基础养殖知识有哪些?,现在来解读2015年养羊业:案例解析与未来趋势。
资源优势与养羊潜力 肉羊业的重要性与区域布局在肉羊品种中,小尾寒羊因其对资源的适应性较强,受耕地、气候、地理环境制约较少,且可转化为粮食,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在广阔的草地上养殖,经济效益可观。未来几年,小尾寒羊的养殖将是一项全国性的深度开发,规模饲养,综合加工,出口创汇的黄金产业。
因为我国羊肉生产成本较低,不少地方优良品种羊肉风味独特,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和品质优势,羊肉国际贸易量逐年增加。预计未来,因为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上,加强肉羊优势区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羊肉产品出口具有较大潜力。
农民增收与产业带动 产业链与市场渠道 标准化生产与技术创新推广标准化生产体系,使二元或三元杂交羔羊8个月至10个月体重达到35千克至40千克上市,生产高档羔羊肉。同时,加快专业化养殖小区建设,抓好品种、饲料、防疫、养殖技术和产品等五方面的标准化工作,逐步实现品种良种化、饲养标准化、防疫制度化和产品规格化。
未来展望与挑战未来,养羊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品种改良、饲料供应、市场渠道、环境保护等方面。因此,需要不断创新,提高养殖技术,优化产业链,以应对未来市场的变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