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化控,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化控阶段 | 药剂用量 | 使用目的 |
---|---|---|
现蕾期 | 98%缩节胺2-3克/亩 | 促进根系发育,实现壮苗稳长,塑造合理株型,促进早开花 |
子叶期 | 98%缩节胺1-2克/亩 | 把控准确的化控时机,促进根系发育,实现壮苗稳长 |
花铃期 | 98%缩节胺6-10克/亩 | 控制上部果枝甩长辫子,抑制赘芽生长,增强根系活力,增加蕾铃 |
李先生棉花化控,就是运用化学调控手段把棉花塑造成理想株型,塑造出高光效的群体。这样,能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病虫害发生,提高棉花产量,并且能提升品质。
1、敏感的品种,缩节胺用量宜少,如新陆中26等品种。
目前,我国在棉花生产上使用的化控方法主要是生长调节剂,如ABT生根粉、缩节胺、乙烯利等品种。使用方法如下:
一、ABT生根粉。用20毫克/千克的ABT8号生根粉溶液浸种8小时。
二、缩节胺。棉花子叶期使用缩节胺的重点是把控准确的化控时机,而非缩节胺使用剂量。棉花子叶期缩节胺用量大点,一般98%缩节胺1-2克/亩,对棉花生长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最佳的化控时间应在棉花出苗后两片子叶展平、叶色转绿时。
3、现蕾期。现蕾期化控,使用98%缩节胺用量为2-3克/亩。能促进根系发育,实现壮苗稳长,塑造合理株型,促进早开花。
遵循好使用原则,一是避免在风力大的时候喷雾;二是避免在日光强、蒸发量大的情况下喷雾,尽量延长药液在植株上停留的时间;三是阴天可全天喷雾,严禁晴天中午前后喷药。
总的棉花化控主要用到的药剂就是缩节胺,但具体在使用时也要根据各地的栽培条件以及模式来决定,缩节胺是把双刃剑,如何正确使用对棉花的生长是非常关键的。大家参考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缩节胺用量少,最好先配成母液,然后再按所需浓度配制,避免用药过多或过少。
4、尽量使棉株顶心部着药。药物的作用主要是喷药后的3-10天内,只有将药喷到棉株顶心上,才能有效控制喷药后棉株的生长。
据有关部门研究证明:棉花化控可影响棉花30%的产量,但是棉农大部分是盲目化控,所以推广一项简单易懂的棉花化控技术非常必要,特将多年积累的经验介绍如下。棉花化控是棉农最难掌握的一项技术。
花铃期每亩用98%缩节胺6-10克,叶面喷施。以控制上部果枝甩长辫子和抑制赘芽生长,增强根系活力,增加蕾铃,还能协调防止棉花早衰,保叶促桃,增效、增产显著。
总而言之,缩节胺化控的良好效果可以概括为三减少、五提高:即减少蕾铃脱落、减少虫害发生、减少烂铃、提高抗旱性、提高耐涝性、提高抗早衰能力、提高产量、提高品质。棉农在棉花化控上往往掌握不好。
采取主动化控确保棉株壮而不旺的稳健生长,化控次数应根据棉花品种的特征特性结合当时棉株长势情况,推断近期内的长势情况,灵活掌握。缩节胺农药...
二、使用注意事项
当前仍以正规厂家生产的缩节胺为最佳化控药物。通常达到国家标准的缩节胺杂质含量要求在1.5%以下,并需在药品盒上标注。
棉花科学化控是提高棉花产量的一项重要的科学措施。化学调控技术好处有三:一是有利于壮苗早发,控高稳长,便于发挥增产优势;二是提高棉苗的抗逆性,是棉花增产的必要基础。
一、精准化控,塑造理想株型
二、科学施用,保障品质提升
三、因地制宜,提升产量与品质
通过李先生的实践,我们看到了棉花化控技术在提高产量与品质方面的巨大潜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