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李武国通过养殖狐狸实现致富,探索农村养殖新模式

正当李武国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2011年市场价格下滑,他打的蓝狐皮严重滞销,以前一张1000多元的蓝狐皮只能卖300-400元,这让他损失惨重。痛定思痛,李武国立即前往河北等地考察市场,通过了解他发现同一种品种狐狸皮,流行几年就可能被淘汰了。考察回来后,李武国决定调整养殖结构,他陆续从沧州等地引进白狐、银狐等其他狐狸品种,因为对狐狸皮市场理解的加深,他的狐狸皮销路稳定多了。

李武国通过养殖狐狸实现致富,探索农村养殖新模式

“2014年的皮子价格好,到现在已经打了400多张蓝狐皮、100多张狍子皮、50多张银狐皮,还卖了100多只种狐,大概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吧!”谈起今后的打算,李武国说:“我计划春节过了修个冷库,解决狐狸食物贮藏的问题,把狐狸养殖规模扩大到2000只!”

当李武国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后,却遭到了妻子和亲友们的坚决反对,大家都觉得他是在白日做梦。但李武国觉得,别人能养殖狐狸,自己也一定能养。2006年冬天,怀揣着家里仅有的1.2万元钱和养殖狐狸的梦想,李武国只身去了河北,在河北的一家狐狸养殖场当起了工人,偷偷学起了狐狸养殖技术。三个月后,带着学来的技术和30只种狐,李武国回到家中养起了狐狸。“由于狐狸喜冷不喜热,刚开始养殖的时候,对狐狸的生活习性掌握得不好,它们经常生病,我就在一边通过书本、网络查询狐狸养殖知识,一边摸索着养,慢慢就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也掌握了狐狸养殖的规律……”说起养殖技术,李武国头头是道。

据他介绍,狐狸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主要产品狐皮具有坚韧耐磨、柔软轻便、保温美观等优点,是制作皮领、帽、皮褥等裘皮制品的优质原料。

在李武国的努力下,他第一年就卖了20多张狐狸皮,挣了3万多元钱,养殖狐狸的梦想也逐步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2010年,李武国在沙河循环经济示范园修建了养殖场,把养殖规模扩大到了600多只。

怀着好奇的心情,记者近日前往李武国的养殖场一探究竟。走进养殖场,几百只铁笼子整齐地摆放着,笼内的狐狸有的闭目养神、有的上蹿下跳。不远处的厂房内,主人李武国正和几名工人在取狐狸皮,动作十分娴熟麻利。李武国告诉记者:“前几年,由于家里地少,一年也没多少收入,想出去打工,孩子又太小,总想着在家里搞点养殖,既能照顾家,也能挣点钱,直到2006年的一天,在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看到河北省的一些农民通过养狐狸发家致富了,当时我就有了养殖狐狸的想法。”

提起狐狸,很多人会联想到《聊斋志异》中貌美的狐仙。而在临泽沙河循环经济示范园内,一位名叫李武国的普通农民,却靠养殖狐狸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年份 狐狸皮数量 收入
2010年 600多只 未知
2014年 400多张蓝狐皮、100多张狍子皮、50多张银狐皮 20多万元

将李武国通过养殖狐狸实现致富,探索农村养殖新模式。梳理完毕后,可以着手探讨狐狸养殖:农村致富新路径。

故事从李武国的养殖场开始。2011年,市场风云变幻,李武国手中的蓝狐皮价格一落千丈,原本每张能卖上千元的皮子,现在只能换得区区几百元。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痛定思痛,决定外出考察,寻找新的养殖出路。

经过一番努力,李武国发现,狐狸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单一品种的市场风险极高。于是,他果断引进了白狐、银狐等品种,逐步调整了养殖结构。因为市场的深入了解,他的狐狸皮销路越来越顺畅。

李武国通过养殖狐狸实现致富,探索农村养殖新模式

李武国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敢于创新,勇于尝试,农村致富之路并不遥远。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致富之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9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