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蝇蛆病由蝇类幼虫侵入蚕体引发,严重威胁蚕业生产
在广袤的田野间,蚕农们辛勤劳作,培育着无数蚕宝宝,却不知一种名为“蚕蝇蛆病”的病害正悄无声息地侵蚀着蚕业生产。这种由蝇类幼虫侵入蚕体引发的疾病,严重威胁着蚕农们的收入和蚕业的可持续发展。
蚕蝇蛆病,顾名思义,是由寄蝇类幼虫引起的疾病。这些幼虫成虫将卵产在蚕体表面,孵化后蛆穿过蚕的体壁进入体腔,以蚕的脂肪为食,并分泌内激素来控制蚕的行为和生长。这种病害每年春蚕期开始发生,夏、秋期最为严重。
症状 | 描述 |
---|---|
病斑 | 在幼虫寄生处体壁呈羊角状病斑,病斑随蛆的长大而增大 |
环节肿胀扭曲 | 环节肿胀扭曲,3~4龄寄生的蚕多死在眠中 |
早熟现象 | 5龄被寄生的有早熟现象,将熟时蚕体呈紫色,此蚕不会结茧 |
薄皮茧 | 5龄末期寄生的可结薄皮茧 |
蚕蝇蛆病的危害不仅在于损失大量优质原料茧,更在于整个养蚕季节均受到其威胁。对于蚕农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为了应对蚕蝇蛆病的威胁,蚕农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改善蚕室结构:门窗须具有防蝇纱网,将寄生蝇拒绝于养蚕室外。
驱蝇排湿:大蚕期间用熏烟法驱除蝇,方法是用干净的干桑柴、秸秆在蚕室内熏烟,使烟气弥漫室内即可开窗排烟、驱蝇、排湿。
药物防治:灭蚕蝇是一种毒性低、杀蛆效果好的药剂,它的有效成分是氧化乐果,商品用的灭蚕蝇有乳剂和片剂2种。
注意配药:必须做到配药准确,喷洒均匀,给桑量适当,不宜过多。
现使现配:使用灭蚕蝇无论舔食或体喷,都要现配现用,不宜久放。
防止中毒:用药后4~6小时不能撒石灰粉,避免与漂白粉、漂白粉防僵粉混用,以防灭蚕蝇氧化变性,引起蚕儿中毒。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蚕蝇蛆病的发生,保障蚕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蚕蝇蛆病的症状表现为幼虫寄生处体壁呈现羊角状病斑,因为蛆的成长,病斑也会增大。3~4龄寄生的蚕多死在眠中,5龄被寄生的蚕则有早熟现象,成熟时蚕体呈紫色,无法结茧。5龄末期寄生的蚕虽然能结茧,但茧皮较薄。
改善房屋结构,确保门窗具有防蝇纱网,将寄生蝇拒之门外。
驱蝇排湿在大蚕期间,使用熏烟法驱除蝇类,用干净的干桑柴、秸秆在蚕室内熏烟,使烟气弥漫室内,然后开窗排烟、驱蝇、排湿。
药物防治使用灭蚕蝇乳剂进行防治,其有效成分是氧化乐果。灭蚕蝇有乳剂和片剂两种形式,使用时需注意摇匀,喷雾法或添食法均应力求均匀,避免遗漏。
准确配药与使用配药时必须准确,喷洒均匀,给桑量适当,不宜过多。以一次吃完为准,避免蚕座潮湿或引起蚕中毒。
防止中毒与交叉感染用药后4~6小时不能撒石灰粉,避免与漂白粉、漂白粉防僵粉混用,以防灭蚕蝇氧化变性,引起蚕儿中毒。同时,注意防止交叉感染,避免细菌或其他病原菌的侵入。
案例分享:四川某蚕丝养殖场成功防治蚕蝇蛆病四川某蚕丝养殖场在2019年春蚕期遭遇了严重的蚕蝇蛆病。通过实施上述新策略,该养殖场在短时间内成功控制了病情,减少了损失。具体措施包括改善蚕室结构、驱蝇排湿、药物防治等,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确保了防治效果。
因为科技的进步,未来蚕蝇蛆病的防治将更加高效、精准。通过引入生物防治、基因编辑等新技术,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蚕蝇蛆病问题,为蚕丝产业带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