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根腐病是豌豆根部病害,严重影响豌豆生长和产量
豌豆,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深受人们喜爱。只是,豌豆在生长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一种名为根腐病的病害困扰。这种病害不仅严重影响了豌豆的生长,还降低了产量。那么,豌豆根腐病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呢?
豌豆根腐病是一种常见的根部病害,主要侵害豌豆的根和根茎部。该病害的发生,不仅会导致豌豆植株生长缓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株枯萎死亡。据统计,豌豆根腐病的发病率一般在28%~45%,重病田块高达60%以上,给豌豆种植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主、侧根部分变黑色或呈土红色。
根瘤和根毛明显减少。
植株矮化,茎细,叶小或叶色淡。
个别分枝萎蔫或枯萎。
严重时,茎基部缢缩变褐,病部皮层腐烂,植株大量枯死。
土壤湿度高,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侵染。
重茬现象严重,病菌在土壤中积累。
有机肥带菌,增加了病菌的传播机会。
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下降。
防治措施 | 具体操作 |
---|---|
加强田间管理 | 严防雨后积水,遇旱灌跑马水,不要大水漫灌。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
选用抗病品种 | 选用贡井选、麻豌豆、604等抗病品种。 |
药剂拌种 | 用种子重量0.25%的20%三唑酮乳油拌种,或用种子重量0.2%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
药剂灌根 | 在发病初期,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克病灵乳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100毫升,间隔10天一次,连续2~3次。 |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豌豆根腐病的发生率,保障豌豆的产量和品质。
豌豆根腐病是豌豆种植过程中的一大隐患。了解其症状、成因和防治方法,对于豌豆种植户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掌握了科学的防治方法,才能确保豌豆的丰收。
病害症状与危害豌豆根腐病主要表现为根部和根颈部的病变。主、侧根部分变黑,根瘤和根毛减少,轻则导致植株矮化、茎细叶小,重则茎基部变褐,病部皮层腐烂,植株大量枯死。这不仅影响了豌豆的外观,更对其品质和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豌豆根腐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注重田间管理,避免雨后积水,合理施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选用抗病品种,如贡井选、麻豌豆、604等,从源头上减少病害的发生。
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药剂进行灌根处理。例如,使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克病灵乳剂500倍液。每株灌药液100毫升,间隔10天一次,连续2~3次,能有效控制病情。
种子处理:预防为主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剂拌种,如使用20%三唑酮乳油拌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可以有效预防病菌的传播。
轮作制度:降低风险 未来展望:科技助力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