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散养笨鸡技术:在林间自然环境中
在广袤的林间,笨鸡们自由地穿梭于枝叶之间,它们在自然的怀抱中觅食、活动。这种独特的养殖方式,不仅让鸡肉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也为农业养殖带来了新的思路。
1. 提高鸡肉品质:林下散养让笨鸡自由觅食,摄取丰富的天然食物,从而提高鸡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2. 增强鸡的免疫力:林间环境有利于鸡只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 保护生态环境:林下散养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序号 | 技术要点 | 具体措施 |
---|---|---|
1 | 放养前免疫 | 7~10日龄时进行新城疫滴鼻免疫,30日龄进行第2次。 |
2 | 补饲和饮水 | 注意观察鸡群,根据不同季节和鸡的觅食情况确定补饲次数,一般每天补1~2次,饮水2~3次。遇到恶劣天气或冬季不能外出觅食时,要进行舍饲。 |
3 | 雏鸡放养 | 出生后1个月左右、体重达0.25~0.3公斤、在天气温暖时可将雏鸡按体质强弱分批移至山上放养。放牧地点要由远到近,放牧时间逐渐延长。 |
4 | 调教方法 | 调教时人在前面用饲料诱导鸡上山,吹响哨子,使鸡逐渐对哨声形成条件反射,形成上山采食的习惯;傍晚也通过哨声让鸡回鸡舍补饲和饮水。 |
5 | 预防兽害 | 注意防范野兽、老鼠、黄鼠狼和蛇的侵袭,要及时灭鼠。 |
6 | 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 天气不好时,不要运动,下暴雨、冰雹时及时将鸡赶回舍内,以防发生意外。 |
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某某乡实施万只林下散养柴鸡建设项目,通过运用“农超对接”和“银行、公司、基地加农户”的操作模式,联合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成功地将林下散养柴鸡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项目实施后,该地区笨鸡饲养批次畜牧技术推广品种选择种蛋孵化月份开始大骨鸡放牧地雏鸡培育,每年可出栏笨鸡2~3批。项目实施期间,鸡肉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转化率提升比例达到30%以上,为当地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林下散养笨鸡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养殖方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掌握相关技术要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林下散养的优势,为我国农业养殖事业贡献力量。
项目背景:探索生态养殖新篇章 项目实施: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某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放养前免疫:在7~10日龄时进行新城疫滴鼻免疫,30日龄进行第2次。
2、补饲和饮水:根据不同季节和鸡的觅食情况确定补饲次数,一般每天补1~2次,饮水2~3次。恶劣天气或冬季不能外出觅食时,进行舍饲。
3、鸡舍修建:利用山上略为平整的地方,搭建简易鸡舍,提供鸡休息、避风之用。
4、雏鸡放养:出生后1个月左右、体重达0.25~0.3公斤、在天气温暖时可将雏鸡按体质强弱分批移至山上放养。
技术要点:因地制宜,注重细节1、场地条件:选择坐北朝南的场地,利于采光和保温,每平方米养鸡8~10只。
2、饲料配方:玉米68%、豆饼18%、鱼粉8.5%、稻糠4%、贝粉0.75%、骨粉0.5%、食盐0.25%,每只鸡日喂量100克。
3、调教方法:用饲料诱导鸡上山,吹响哨子,使鸡逐渐对哨声形成条件反射,形成上山采食的习惯。
4、预防兽害:注意防范野兽、老鼠、黄鼠狼和蛇的侵袭,及时灭鼠。
项目成果:品质提升,效益显著2、经济效益提升:每只笨鸡的售价比传统笼养鸡高出20%,年出栏量达到2~3批。
3、社会效益提升:项目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未来展望:创新模式,引领行业发展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