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驴逐渐退出农业生产
频道6月19日电近年来,我国驴存栏量呈现下降趋势。上世纪90年代,我国驴存栏量高达1100万头,如今已下滑至600万头。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变化?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年份 | 驴存栏量 |
---|---|
1996年 | 944.4 |
2015年 | 542.1 |
2016年 | 467 |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数据显示,1996年,中国驴的年底头数为944.4万头,此后每个统计年份,驴的数量都在下降,直到2015年的542.1万头。2016年,全国毛驴存栏量更是降至467万头,比1996年下降了477万头。
因为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驴的传统役用功能逐渐被取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农田面积缩减,农业科技落后,这些都加速了驴产业的衰退。与此同时,驴肉、驴皮等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影响了驴产业的未来发展。
以张文为例,他曾养过180头驴,但由于驴苗价格高、利润低,现已改养牛。他说:“一头500多斤的驴,出栏时只能卖出250多斤肉,利润微薄。而且,养驴周期长,风险大。”
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马学分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马研究中心副主任韩国才介绍,目前,我国还没形成规模化养驴的体系,但对驴的需求又比较旺盛,导致驴的数量逐年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对驴等畜力的依赖。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
鼓励规模化养殖,提高驴产业的整体效益。
加强对驴肉、驴皮等市场需求的研究,拓展驴产品的应用领域。
因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驴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通过多方努力,才能让这一古老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频道6月19日电从山东省聊城市举行的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暨第五届中国商品驴产业经济高峰论坛上得知,我国驴存栏量已从90年代的1100万头锐减至600万头。驴皮、驴肉、驴奶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对于推动我国商品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驴存栏量锐减,驴农面临转型鲁续忠告诉北京晚报记者,2016年全国阿胶产量大约5000余吨,大约需要9000万斤鲜驴皮做原料。按每头驴平均能出产25斤驴皮计算,则需要360万头驴才够使用。而全国现在的驴存栏量,每年最多出栏150万头驴,所以市场上驴的需求缺口达到200万头。
张文,一个土生土长的隆化人,曾是养驴养殖场的老板。他曾购买小驴苗,育肥后出售。只是,由于市场上驴的需求缺口较大,驴皮价格波动,养驴利润并不理想。最终,张文选择了改养牛,因为牛的育肥周期短,经济效益更高。
规模化养驴体系尚未形成 驴农转行新趋势:多元化发展面对驴存栏量减少、养驴利润低等问题,驴农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一些驴农开始尝试养殖其他牲畜,如牛、羊、猪等,或者转型从事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此外,一些驴农还尝试将驴皮、驴肉等资源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未来展望:科技创新助力驴产业发展因为科技的进步,驴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驴的繁育率、优化驴皮、驴肉等资源的深加工,有望提高驴产业的整体效益,助力驴农实现转型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