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基围虾溃疡病是一种常见虾病,由细菌感染引起

菌血病发生在对虾育苗期,尤以投喂人工饵料,例如蛋黄、豆浆等的育苗场最为常见。中国对虾、长毛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等,从无节幼体到仔虾,特别是在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阶段是发病高峰期。此病分布广泛,我国沿海各地的一些对虾育苗场经常出现,感染率和死亡率可达80%以上。

基围虾溃疡病是一种常见虾病,由细菌感染引起
症状与诊断

肉眼观察虾体眼球溃疡的状况可以诊断。将溃烂组织制成水封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许多短杆状具有动力的细菌。

症状 描述
发病季节 7~10月,以8月最多
感染率 一般为30%~50%,最高可达90%
死亡率 散发性死亡,死亡率不高
生长影响 发病虾比同期的健康虾生长慢
病因与病原体

本病由分解甲壳质和腐屑的细菌Benekea sp.所引起。有时伴随有假单胞杆菌和极毛杆菌。发病初期病灶处是较小的褐斑,以后病灶处逐渐溃烂,变为黑色。

流行情况

流行情况为7~10月,以8月最多。中国对虾、长毛对虾常被感染,感染率一般为30%~50%,最高可达90%。散发性死亡,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生长。

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主要是小心搬运,防止甲壳损伤;降低虾的密度;不同水体的虾不混养。治疗方面,用呋喃西林可以治疗此病,但效果不稳定。

此外,全池泼洒“鱼用博灭”或“鱼菌清”系列消毒剂。博灭,本品为含碘消毒剂,与一般消毒剂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杀菌力强,且作用迅速,持续时间长达二周;

作用范围广,对病毒、细菌、霉菌、芽胞均有杀灭作用;

改良池塘水质,控制藻类,有效防止水体恶变。

基围虾溃疡病是一种严重的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预防及治疗方法对于虾类养殖至关重要。

案例背景:基围虾溃疡病的肆虐

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基围虾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深受养殖户的青睐。只是,近年来,基围虾溃疡病却成为了困扰养殖户的一大难题。这种疾病由细菌感染引起,不仅严重影响了虾的生长发育,还导致虾的死亡率居高不下,给虾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具体案例分析: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2019年夏季,我国某沿海地区的基围虾养殖户小李,面临着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他的虾塘里,原本生机勃勃的基围虾突然开始出现症状:体表溃疡、食欲不振、活动力下降。短短几天时间,虾塘里的虾就损失了超过三成。经过兽医诊断,小李的虾塘里爆发了基围虾溃疡病。

基围虾溃疡病是一种常见虾病,由细菌感染引起
病因分析:水质恶化是罪魁祸首

小李的虾塘之所以爆发基围虾溃疡病,主要是因为水质恶化。夏季高温,虾塘中的有机物分解加快,导致水质恶化。而基围虾溃疡病的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质恶化的环境中大量繁殖,进而引发疾病。

防治措施:多管齐下,共抗溃疡病

为了控制基围虾溃疡病的蔓延,小李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 1. 改善水质:定期换水,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净化,保持良好的水环境。 2. 控制密度:降低虾塘的放养密度,减少虾之间的竞争和压力。 3. 预防接种:对虾进行免疫接种,提高虾的免疫力。 4. 及时治疗:发现病虾后,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李的虾塘终于重获生机。虾塘中的基围虾恢复了活力,生长速度也逐步恢复。这次经历让小李深刻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他决定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加强水质管理,提高虾的免疫力,以确保虾塘的稳定发展。

基围虾溃疡病的防治需要多管齐下,从水质管理、放养密度、免疫接种和及时治疗等方面入手。养殖户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应对疾病挑战,确保虾业的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8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