鳊鱼疾病防治中存在病原种类多、防治难度大等问题
鳊鱼作为一种重要的淡水鱼类,在我国养殖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是,鳊鱼疾病防治过程中,却存在病原种类多、防治难度大等问题,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1. 病原种类繁多
鳊鱼疾病防治中,病原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其中,细菌性败血症、寄生虫病、病毒性疾病等较为常见。这些病原种类繁多,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 防治难度大
养殖户应加强对池塘的管理,包括定期清淤、消毒、改良水质等,以降低疾病发生概率。
选择优质饲料,确保饲料质量,减少饲料中的病原体传播。
定期对鳊鱼进行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4. 合理用药
在用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使用,避免滥用药物,降低疾病反复发作的概率。
案例分析2018年,江苏省某养殖户养殖的鳊鱼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经过调查发现,该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 池塘管理不善,水质恶化;
针对以上问题,养殖户采取了以下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养殖户的鳊鱼养殖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死亡率明显下降。
疾病名称 | 病原体 | 症状 |
---|---|---|
细菌性败血症 | 嗜水气单胞菌、草鱼出血病病毒等 | 病鱼体色发黑、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等 |
寄生虫病 | 车轮虫、指环虫等 | 病鱼体表出现白点、皮肤溃烂、生长缓慢等 |
病毒性疾病 | 草鱼出血病病毒、鳜鱼病毒性肝炎病毒等 | 病鱼体色发白、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等 |
在鳊鱼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后,许多养殖户往往忽视了对病愈鱼的调养与护理。实际上,这期间采取适当的调养措施,对于加速鱼体恢复、提升鱼体质和降低鱼病复发率至关重要。遗憾的是,这一环节常常被忽视。例如,在苏南地区,一些养殖者看到病鱼停止死亡后,便迅速恢复常规投喂,却未意识到病愈负体需要一段时间的强体保肝、抗应激类药物饲料调养。天气或水质一旦突变,病鱼容易 发病,这正是苏南地区鳊鱼疾病难以根除的主要原因之一。
饲料变质是导致鳊鱼疾病多发的一个常见问题。部分养殖户不注重饲料的储存,将饲料直接放在潮湿或易受雨淋的地方,导致饲料霉变。这种情况在无锡宜兴和常州武进等鳊鱼养殖区尤为突出。例如,在2010年的一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某养殖户的饲料仓库因管理不善,导致大量饲料霉变,进而引发了该养殖场鳊鱼的大面积疾病。
三、养殖环境恶化对鳊鱼健康的影响当前,鳊鱼养殖密度不断上升,大量投饵和施药导致池塘环境持续恶化。与此同时,池塘的清整、消毒和改良等必要措施却严重缺位。这种“重消毒、轻清塘”的现象在苏南鳊鱼养殖中尤为明显。池塘淤泥中含有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病原生物,是导致苏南地区鳊鱼疾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传统饵料的弊端传统的鳊鱼养殖常投喂活饵料鱼或冰鲜饵料鱼。只是,活饵料鱼自身易携带寄生虫和病菌,而冰鲜鱼因保鲜不当,可能产生脂肪氧化、蛋白质腐败等问题,进而引发疾病。例如,在2008年的一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某养殖户因长期使用冰鲜饵料鱼,导致鳊鱼感染了肝胆综合症。
五、药物滥用带来的问题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