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养殖

苏南地区鳊鱼养殖疾病防治存在误区

苏南地区,尤其是无锡的宜兴、常州的武进等地,历来是我国重要的鳊鱼养殖基地。只是,因为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环境的变化,鳊鱼疾病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养殖效益,还让许多养殖户头疼不已。本文将深入剖析苏南地区鳊鱼养殖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并给出相应对策。

苏南地区鳊鱼养殖疾病防治存在误区
一、鳊鱼疾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 养殖环境严重恶化

当前,苏南地区鳊鱼养殖大多是高密度的集中养殖,大量投饵、施药,导致池塘环境不断恶化。与此同时,清整、消毒和改良等措施却严重缺位,使得池塘淤泥中含有的大量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卵等病源生物成为导致疾病频发的根本原因之一。

2. 滥用药物

笔者发现,苏南地区鳊鱼养殖过程中药物的滥用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

未对病鱼进行诊断,就凭经验用药,延误了治病的最佳时机,甚至可能导致药害死鱼;

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造成肝胆损伤,降低鱼体自身免疫力,体质下降;

长期低剂量用药或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治疗疾病,导致细菌产生严重的耐药性;

不了解药物的配伍禁忌,随意配伍用药,轻则引起鱼体器官受损或药效降低,重则引发死鱼事故。

3. 投喂变质饲料

一些养殖户不注重饲料存放,直接将饲料置于潮湿或易遭雨淋的地方,导致饲料霉变。这也会导致鳊鱼疾病多发、频发和久治不愈。

4. 疾病后不注重调养与护理

不少养殖者一旦看到没有死鱼了,马上就恢复正常的投饲,而没有投喂添加有强体保肝、抗应激类药物的饲料对病愈鱼体进行调养,导致鱼体恢复慢、体质差、容易复发疾病。

通过合理规划养殖区域,控制养殖密度,加强清整、消毒、改良等措施,有效降低池塘环境的恶化程度,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选择优质饲料,严格控制饲料质量,避免饲料霉变。同时,根据鱼类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料及其投饲量,确保鱼儿健康生长。

根据水质恶化程度,及时泼洒化学或生物水质改良剂,严重时,还可以经常加注新水或换掉一部分水,保持水质良好。

4. 定期预防,及时治疗

发病后,及时邀请技术人员进行诊断,对症用药,避免盲目用药。同时,要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降低疾病发生概率。

苏南地区鳊鱼养殖疾病防治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善,只有树立正确的养殖观念,加强管理,才能确保鳊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在苏南地区,鳊鱼养殖一直是重要的产业之一。只是,因为养殖规模的扩大,鳊鱼疾病问题日益突出。养殖环境恶化、药物滥用、不科学的投喂管理等,都是导致疾病频发的原因。 苏南地区的高密度养殖模式导致池塘环境不断恶化。大量投喂和施药使得池塘环境不断恶化,而清淤、消毒和改良等措施又严重缺位,导致疾病频发。 在苏南地区,鳊鱼养殖过程中药物的滥用现象严重。未经诊断就用药、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长期低剂量用药或使用单一药物等,都是导致鱼病难以控制的原因。 一些养殖户不注重饲料的存放,直接将饲料置于潮湿或易遭雨淋的地方存放,导致饲料霉变,这也是导致鳊鱼疾病多发的原因之一。 科学调水方法 苏南地区鳊鱼放养密度大,摄食量和排泄量都很大,水质极易恶化,因此必须加强水质管理,适时调节水质。根据水质恶化程度,及时泼洒一些化学的或生物的水质改良剂,严重时,可以加注新水或换掉部分水。 案例分析:宜兴某养殖场的疾病防治 宜兴某养殖场在2019年遭遇了严重的鳊鱼疾病,经过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在于养殖环境恶化、药物滥用和饲料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1. 定期清淤消毒,每2-3年清挖一次池塘中过多的淤泥,每年空出一定时间进行池塘休整。 2. 严格筛选饲料,确保饲料质量,避免饲料霉变。 3. 科学调水,根据水质恶化程度,适时泼洒水质改良剂或更换水。 4.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药物滥用。 通过以上措施,该养殖场的鳊鱼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未来展望 苏南地区鳊鱼养殖疾病防治任重道远。我们需要加强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意识,共同推动鳊鱼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苏南地区鳊鱼养殖疾病防治存在误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8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