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牛蛙养殖饲养管理技术,关注牛蛙生长环境与饲养方法

在农业领域,牛蛙养殖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特种经济产业。如何科学饲养管理,确保牛蛙健康成长,提高养殖效益,是每位养殖户关注的焦点。

牛蛙养殖饲养管理技术,关注牛蛙生长环境与饲养方法
牛蛙的生长环境

牛蛙的栖息环境要求水质清澈、水温适宜、光照充足。

环境因素 要求
水质 清澈、无污染
水温 25-30℃
光照 充足,避免直射日光

牛蛙的饲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遮阳

在养殖过程中,应搭建阴凉的洞穴、浓密草丛,并用淤泥模拟陆地环境,满足牛蛙的栖息需求。

搭建好环境后,最好的就是集约养。在有温泉水或工厂余热的地方,可以利用热源进行冬季加温养殖。

滴水驯食

幼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温度高于30℃或低于12℃牛蛙即感到不适,食欲减退,生长停止,严重的甚至死亡。盛夏降温措施通常是使幼蛙池水保持缓慢流动或更换部分池水。

牛蛙的外貌形态:牛蛙的成体分为头、躯干及四肢3部分,无颈及尾,全身皮肤裸露,光滑湿润,有粘液。

头部:头部宽而扁平,略呈三角形,前端较尖,游泳时阻力小,头颊灰绿色,头部着生有口、鼻。

常用驯食方法:拌虫驯食、抛食驯食、震动驯食。

幼蛙饲养管理

幼蛙以每250-300只搭设1个食台为准。活饲料投喂可直接放在食台上,“死饲料”投喂则需先对幼蛙进行驯食。

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大体与幼蛙相同。但放养密度不同,体重达100g以上的蛙,每平方米放养50只,可以一直养到商品规格。

饲料投喂

一类为活体饲料,主要有黄粉虫、蝇蛆、蚯蚓、蜗牛、飞蛾、各种昆虫、小鱼虾等;另一类为“死饲料”,主要有蚕蛹、猪肺、猪肝、家禽内脏、碎肉、鱼块和人工配合的颗粒饲料等。

防逃设施

无论室内或室外的养蛙池,都要有防逃设施。牛蛙之善于跳跃,是基于站在可供用力的陆地或其他硬物之上,若在水中,则无用力之处,便无法跳起。

分养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整个饲养池都是适宜的栖息环境,又没有什么敌害侵袭,故没有设置隐蔽场所和洞穴的必要。

成蛙的集约化养殖
牛蛙养殖饲养管理技术,关注牛蛙生长环境与饲养方法

牛蛙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包括:外貌形态、头部、躯干及四肢等。成蛙饲养管理需注意放养密度、体重、水温、水质等因素,保持池水清洁,定期巡池记录,控制水温与水位。

选择合适的成蛙养殖池,设计时应考虑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为蛙栖息和摄食场所,深水区为蛙游泳和接纳排泄污物区域。进水口在浅水区,出水口在深水区。

牛蛙善于跳跃,需在养殖池周围设置防逃设施。水深至少在牛蛙后腿踩不到底的深度以上,防逃设施只需高出水面50cm左右即可。

9、立体养殖结构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可采用多层次的立体养殖结构,一般以2米为一层,层与层之间设置楼梯,便于上下操作管理。

10、室内养蛙技术

牛蛙的饲料投喂量应根据温度、蛙体大小等因素进行调整。在22-28℃条件下,每天可投喂2-3次,配合饲料的投喂量要占蛙体重的3%,新鲜饵料水分含量高,投喂量要在10%左右。

老鼠、蛇是牛蛙的天敌,可用鼠药灭鼠和人工捕捉、驱赶蛇。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减少害虫的滋生。

利用鱼池、洼地、稻田、藕塘等进行养蛙,由于面积大,蛙较分散,密度也不大,产量不高,一般多以天然饵料为主,颗粒饲料为辅的方式养殖。

15、诱虫方法

利用昆虫趋光的特点,可在牛蛙养殖区域设置诱虫灯,诱集昆虫作为牛蛙的食物来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8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