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养殖技术革新,新型技术提高产量与品质
牛蛙,作为一种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的水产品,在我国养殖市场备受关注。只是,传统的牛蛙养殖技术存在诸多弊端,如产量低、品质不稳定等。为此,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新型牛蛙养殖技术,助您提高产量与品质。
1. 选择场地
养殖牛蛙的场地要求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水质良好、交通便利。场地最好选择靠近山区、水库等地,以保障水源的稳定。
2. 建造蛙池
蛙池的建设可采用水泥池、砖池、土池等多种形式,要求池底平坦、池壁坚固、排水良好。蛙池面积一般在30-50平方米,水深保持在0.5-1米。
场地选择 | 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水质良好、交通便利 |
---|---|
蛙池建设 | 水泥池、砖池、土池,面积30-50平方米,水深0.5-1米 |
采用流水式养殖,可以保证蛙池水质清新,降低疾病发生率。具体操作如下:
设置进水口和溢水口,确保水流畅通;
设置筛绢网,防止牛蛙外逃;
保持水位稳定,一般保持在30-40cm。
在牛蛙养殖过程中,为防止大蛙吃小蛙,需将蛙苗按照规格进行分级,分池饲养。一般幼蛙期放养密度为60-80只/m²,成蛙期放养密度为30-40只/m²。
3. 饲料投喂
牛蛙的饲料以配合饲料为主,日投饵量保持在蛙体重的7-15%,做到少量多次,一般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4. 疾病防治
牛蛙养殖过程中要注重疾病防治,定期进行清池消毒、分池消毒、蛙体消毒等,发现病蛙、死蛙及时隔离治疗,并定期更换养殖工具。
四、案例分享笔者在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龙桥办延寿村建立了一个120平方米的牛蛙集约化养殖试验点。采用新型养殖技术,经过半年的养殖,获得了高产高效的效果。
新型牛蛙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牛蛙养殖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合理选址、科学建池、精心管理、创新养殖技术,我们相信牛蛙养殖产量与品质必将得到显著提升。
养殖场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冬暖夏凉。蛙池的建造采用长方形设计,便于操作,池边用40目的筛绢网围好,确保牛蛙不会外逃。池埂高40cm,坡度1:3,水位保持在30—40cm,水层深度不能低于20cm。每个小池子里放置4块80×40cm的白色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台,上方用黑色太阳网遮荫,以防夏季太阳暴晒。
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检查筛绢网是否出现破洞,如有破损必须马上修复。保证24小时不间断地流水,每天至少达到300%的换水率。观察牛蛙摄食与活动情况,若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通过半年来的养殖试验,该养殖户成功实现了牛蛙集约化养殖高产的目标。这种养殖模式占地少、投资低、见效快、产量高,非常适合家庭经营。未来,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推广,牛蛙养殖行业有望实现更大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