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水产

牛蛙幼蛙饲养管理,关注幼蛙生长环境与营养需求

一、牛蛙幼蛙饲养管理的重要性

牛蛙是我国水产养殖业中重要的名特水产品之一,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只是,在牛蛙养殖过程中,幼蛙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幼蛙体质较弱,若管理不当,容易生病甚至死亡,从而影响养殖效益。

牛蛙幼蛙饲养管理,关注幼蛙生长环境与营养需求
1. 幼蛙池建造

幼蛙池可建水泥池或土池,面积不宜过大,尽量利用小面积水面集约放养幼蛙。水泥池可建数个,每个面积为30-50平方米,四周池壁与池底垂直,池壁高为1米。池内要留14的陆地,并铺设砖、用水泥抹面。

2. 饲料投喂

幼蛙饲料可分为活体饲料和死体饲料两大类。

活体饲料 死体饲料
黄粉虫、蝇蛆、蚯蚓、蜗牛、飞蛾、各种昆虫、小鱼虾等 蚕蛹、猪肺、猪肝、家禽内脏、碎肉、鱼块和人工配合的颗粒饲料等

饲料投喂量宜多不宜少,一般每日投喂3-4次,每次投喂的饲料以2-3小时内吃完为佳。日投饲量为蛙体总重量的10%-15%。

3. 温度控制

幼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温度高于30℃或低于12℃牛蛙即感到不适,食欲减退,生长停止,严重的甚至死亡。盛夏降温措施通常是使幼蛙池水保持缓慢流动或更换部分池水。一般每次更换半池水为宜,且新水和原池水温差不得超过2-3℃。越冬保温措施包括建塑料大棚、建蛙巢、引用地热水等,使其安全越冬。

4. 水质管理

幼蛙池水深保持在60-80厘米之间,视水质变化情况不定期冲注新鲜水,保持水质清新。每隔10-15天用1克/立方米浓度的漂白粉溶液泼洒消毒幼蛙池。一旦发现池水开始发臭变黑,则应立即换人新水,保持池水清洁。

老鼠、蛇是牛蛙的天敌,可用鼠药灭鼠和人工捕捉、驱赶蛇。

三、案例分析

某养殖户在2018年11月12日开始养殖牛蛙幼蛙,采用以上饲养管理技术。经过4个月的精心饲养,幼蛙成活率达到90%,生长速度达到预期目标。该养殖户表示,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有效提高了牛蛙幼蛙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为后续的养殖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完成了牛蛙幼蛙饲养管理,关注幼蛙生长环境与营养需求。的讨论,现在进入幼蛙养殖攻略:环境营养双管齐下。

幼蛙养殖关键:打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牛蛙养殖过程中,幼蛙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确保幼蛙健康成长, 需要打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以我国某地区为例,当地养殖户李师傅通过精心设计,成功地将幼蛙的成活率提升至95%。

牛蛙幼蛙饲养管理,关注幼蛙生长环境与营养需求
营养均衡:幼蛙健康成长的关键

在幼蛙阶段,营养均衡至关重要。李师傅在饲料选择上,采用了活体饲料和“死饲料”相结合的方式。活体饲料包括黄粉虫、蝇蛆、蚯蚓等,而“死饲料”则包括蚕蛹、猪肺、鱼块等。他将这两种饲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确保幼蛙获取到全面、均衡的营养。

李师傅还注重饲料的适口性,将饲料加工成直径小于3毫米的颗粒,方便幼蛙摄食。在喂食过程中,他采用了拌虫驯食、抛食驯食、震动驯食等多种方法,使幼蛙逐渐适应饲料,提高摄食效率。

控温:保持幼蛙池水温在25-30℃之间,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幼蛙造成不良影响。

分养:将生长速度快的幼蛙拣出,分池分规格饲养,避免“大吃小”现象发生。

防污:及时捞出病蛙、死蛙及其他腐烂物质,保持池水清洁。

通过以上措施,李师傅的幼蛙养殖取得了显著成效。他所在的养殖场,幼蛙成活率高达95%,为当地牛蛙养殖行业树立了榜样。

因为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幼蛙养殖领域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未来,我国牛蛙养殖行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创新:

研发新型饲料:针对幼蛙的营养需求,开发出更全面、更适口的新型饲料。

改进养殖设施:优化幼蛙池的设计,提高养殖效率。

推广科学管理方法:普及科学养殖技术,提高幼蛙成活率。

强化人才培养: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养殖经验的优秀人才,为牛蛙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