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农资

白鲢养殖,关注水质、饲料、环境

白鲢,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其养殖技术一直是渔民们关注的焦点。要想养殖出优质的白鲢,水质、饲料、环境三大因素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三大要点,助您掌握科学养殖方法。

白鲢养殖,关注水质、饲料、环境
1、水质管理

水质是影响白鲢生长的关键因素。良好的水质能保证白鲢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除池塘内的污物,避免水质恶化。

控制水质酸碱度:适宜的pH值在6.5-8.5之间,有利于白鲢生长。

合理调节水温:白鲢生长最适宜的水温为18-25℃,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其生长。

2、饲料投喂

白鲢的饲料主要包括浮游生物、人工配合饲料和精饲料。

浮游生物:如绿藻、硅藻等,是白鲢的主要食物来源。

人工配合饲料:根据白鲢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配合饲料。

精饲料:如豆饼、麦麸等,可提高白鲢的产量和品质。

饲料投喂应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定时:每天投喂2-3次,时间固定。

定点:在池塘指定区域投喂,便于管理。

定质:根据白鲢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

定量:根据白鲢的摄食情况和生长速度,合理调整投喂量。

3、环境调控

环境因素对白鲢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3.1 池塘建设

池塘要求水源充足、进出水方便、池底平坦坚实、淤泥厚度小于15cm。

定期检测水质,根据水质状况调整施肥、换水等管理措施。

加强鱼病防治,定期消毒池塘,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表格:白鲢养殖关键技术要点
序号 技术要点 具体措施
1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清洁、控制水质酸碱度、合理调节水温
2 饲料投喂 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遵循“四定”原则
3 环境调控 池塘建设、水质调节、防病治虫

在白鲢养殖的初始阶段,池塘的选择与建设至关重要。我们以位于江苏省某地的养殖户为例,他的池塘面积为20亩,水源充足,进出水方便。在池塘建设完成后,为了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我们采用了彻底的消毒措施。将池内的水排干,并在阳光下暴晒,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病原体。接着,在投放鱼苗前半个月,开始往池内灌水,并按照150kg/亩的比例泼洒生石灰水进行消毒。此外,池塘周围的杂草也被清理干净,以防止昆虫在塘内产卵,破坏水体环境。

白鲢养殖,关注水质、饲料、环境
鱼苗投放与基肥施撒

鱼苗的投放时机和选择同样重要。以江苏省某养殖户为例,他在5月中下旬,当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投放了规格一致、无伤病的优质鱼苗。投放前,鱼苗使用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5分钟,以降低患病风险。鱼种规格为100-200g/条,具体投放密度根据水质肥瘦进行调整。在鱼苗投放后,为了培肥水质,我们施撒了300-400kg/亩的基肥,并每隔2-3天按30-40kg/亩的比例泼洒粪水,以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为白鲢提供充足的饵料。

水质管理是白鲢养殖中的关键环节。以江苏省某养殖户为例,他们每天都会巡查池塘,观察池水颜色及鲢鱼的摄食、活动情况,并做好日常记录。若发现水质异常,会及时采取措施。为保持水质清新,他们会定期换水,并过滤水源,避免带入寄生虫等病害。同时,通过泼洒生石灰,定期消毒食台,以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

饲料投喂是促进白鲢快速生长的关键。以江苏省某养殖户为例,他们坚持采用四定原则进行饲料投喂。白鲢具有夜间进食的习惯,因此晚上也会进行一次投喂。饲料投喂量适中,过多会造成浪费和水质污染,过少则无法满足生长需求。在养殖过程中,还会根据鲢鱼的生长阶段,适当调整饲料种类,如秋季和鲢鱼生产后,会适量投喂糠、麦麸等精饲料,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收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7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