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孔雀组织滴虫病是一种由滴虫引起的禽类疾病

组织滴虫病,又称黑头病或传染性盲肠肝炎,是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禽类疾病,主要侵害孔雀的生殖系统。

孔雀组织滴虫病是一种由滴虫引起的禽类疾病
一、发病情况

在廊坊市某特种养殖基地,存栏孔雀3000只。自2000年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孔雀在4-6月龄后出现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双翅下垂、怕冷嗜睡等症状。粪便呈现黄色、淡绿色,恶臭糊状,严重时带有血液,甚至导致死亡。

器官 症状
肝脏 可见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坏死灶,呈黄色或淡绿色,大小不一
腺胃 肿大
盲肠 严重出血肿大似香肠样,内充满干燥、坚硬、干酪样的凝固栓子,栓子横切面呈同心圆形
三、实验室诊断

通过手术刀片刮取病变盲肠芯、盲肠粘膜少量新鲜内容物,加0.9%生理盐水1-2滴,加盖玻片,镜检可见圆形、卵圆形,大小在4-21微米无鞭毛,单个或成堆存在的虫体,确诊为组织滴虫病。

孔雀采食了被污染的带有组织滴虫的异刺线虫的虫体或蚯蚓等昆虫的饲料等。组织滴虫本身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不能长期存活,异刺线虫是本病的中间宿主,组织滴虫进入虫体后,随虫卵排出体外,污染饲料、水,被孔雀采食后经消化道感染而发病。

五、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使用甲硝唑、呋喃唑酮等药物,进行治疗。

定期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禽舍卫生,及时清除并销毁粪便;定期给孔雀驱虫;全场每个月各日龄孔雀按300ppm混饲投喂痢特灵投喂5天。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孔雀组织滴虫病在该场得到较好控制。

参考文献

《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_论文》

《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断和综合防治_畜牧兽医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

《湖北畜牧兽医》2013年第04期

孔雀组织滴虫病是一种由滴虫引起的禽类疾病

病死孔雀表现为消瘦、皮下干燥脱水。肝脏可见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坏死灶,呈黄色或淡绿色,大小不一。腺胃肿大,盲肠严重出血肿大,内充满干燥、坚硬、干酪样的凝固栓子,栓子横切面呈同心圆形。

1. 药物治疗:发现本病后,圈舍内用3%氢氧化钠溶液消毒。病孔雀隔离治疗,用甲硝唑按500ppm,呋喃唑酮按400ppm,止血敏按200ppm混饲,连用七天;病死孔雀深埋或焚烧处理。三天症状减轻,七天后痊愈,采食饮水恢复正常。停药后又几次复发。

2. 定期预防:

⑴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禽舍卫生,及时清除并销毁粪便。

⑵ 定期给孔雀驱虫,用左旋米唑片25毫克/公斤体重,每月投喂一次。

⑶ 全场每个月各日龄孔雀按300ppm混饲投喂痢特灵投喂5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7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