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秋季养殖管理,关注温度、饲料和病害防治
梭子蟹后期对饲料蛋白要求较高,确定投饵量需综合考虑放养密度、个体大小、水温水质状况、饵料质量等因素。饵料需投在饵料台上或沿池边,避免投到环沟和深水区域。以优质动物性饵料为主,如野杂鱼、海淡水贝类,辅以颗粒饲料。高温期、阴雨天、脱壳时、水质差时少投,蟹多处多投,水质好时多投,适温时多投,脱壳后多投,水质坏时不投,饵料质量不好不投,池底残饵多不投。
项目 | 测量时间 | 标准 |
---|---|---|
透明度 | 每天下午2—3点 | 后期在40cm以上 |
硫化氢 | 一周一测 | 浓度不得超过0.01毫克/升 |
亚硝酸盐 | 一周一测 | 浓度不得超过0.5毫克/升 |
溶解氧 | 每日上午4—6点,下午4—6点 | 始终大于5毫克/升 |
pH值 | 每天上午5—6点,下午2—6点 | pH7.8—9.0 |
氨氮 | 有条件一天一测,无条件一周一测 | 控制在0.5毫克/升以下 |
盐度 | 换水前后各测一次 | 最适盐度25‰—30‰ |
秋季是河蟹发病高峰时段,也是生长冲刺阶段。应掌握以下几点:水位调节、水质改善、定期消毒、科学投喂、巡池观察、防逃防盗。
观察梭子蟹活动情况,注意天气变化,雨后排淡,检查摄食情况,防逃防盗,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在50cm左右,促使梭子蟹大量摄食催肥。
五、收蟹进入11月份以后,梭子蟹长到200克左右时,可根据市场行情适时出蟹。采用大网目拖网拉网出蟹,或夜间灯光诱捕,捕大留小,把200克以上的雌蟹和150克以上的雄蟹全部出池;不达规格的小蟹留在池中继续养殖。
通过梭子蟹秋季养殖管理,关注温度、饲料和病害防治。的例子铺垫,我们正式进入梭子蟹秋季养殖:温控饲料,病害防患的领域。
精准投喂,保障梭子蟹营养需求 透明度控制,优化梭子蟹生长环境透明度是反映水中悬浮物质多少的重要指标,包括浮游生物、泥沙和其他有机物质,是养殖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的因素。每天下午2—3点进行透明度测定,根据梭子蟹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求,为其创造适宜的透明度环境。后期养殖阶段,透明度应保持在40cm以上。适宜的透明度不仅为梭子蟹提供了暗光隐蔽的环境,减少了自残现象,还能为海蚬提供充足的饵料,而贝类正是梭子蟹喜食的饵料。
硫化氢和亚硝酸盐的浓度需要每周进行一次测定,确保硫化氢浓度不超过0.01毫克/升,亚硝酸盐浓度不超过0.5毫克/升。秋季是河蟹发病的高峰期,也是生长的最后冲刺阶段,因此秋季河蟹养殖管理成为决定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期。具体管理措施包括水位调节、水质改善等。当蟹池水温逐渐下降并稳定在28℃以下时,应及时调整水位,保持水深在1至1.2米。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大量换水,利用大潮进行大排大换,保持水质清新,透明度在50cm左右,以促进梭子蟹大量摄食催肥。
在梭子蟹的养殖过程中,科学管理至关重要。这包括对水质的调控、投喂的精准控制、病害的防治以及梭子蟹的收蟹和运输等环节。通过定期测量溶解氧、pH值、氨氮等水质指标,以及观察梭子蟹的生长情况和活动情况,可以及时调整养殖策略,确保梭子蟹健康生长。同时,加强日常巡池工作,注意防逃、防盗,确保养殖过程顺利进行。
在梭子蟹的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是保障养殖安全的关键。常见的梭子蟹疾病包括弧菌病、甲壳溃疡、断肢、纤毛虫附着、孢子虫寄生、硅藻或绿藻附着、脱壳不遂、感染对虾白斑病毒病等。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注重水生环境的保护,使用健康的蟹苗,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科学投喂,定期给水体消毒,科学投喂药饵,以预防为主,注重病害防治。
梭子蟹运输,确保品质与安全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