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梭子蟹技术,一种高效养殖梭子蟹的方法
自然采捕的蟹苗与人工培育的蟹苗在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自然蟹苗在收获时,体重一般可达150-250g,而人工蟹苗则只能长到100g左右。
当养殖海区水温降至10-15℃时,梭子蟹的摄食量会下降,甚至停止摄食。此时,应及时收获出售或进行越冬暂养,成活率一般可达到80%—90%以上。
三疣梭子蟹养殖优势三疣梭子蟹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产量高、成本低、管理方便以及经济效益好等优点,长期以来受到养殖户的喜爱。它是养殖户们青睐的畅销品种。
优势 | 具体描述 |
---|---|
肉质鲜美 | 三疣梭子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
营养丰富 | 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
产量高 | 养殖技术成熟,产量稳定,经济效益显著。 |
成本低 | 养殖成本相对较低,适合大规模养殖。 |
管理方便 | 养殖技术易于掌握,管理方便。 |
经济效益好 | 市场需求旺盛,售价较高,经济效益好。 |
山东省莱州市金城镇燕庆养殖场经过两年的摸索实验,成功出一套利用闲置扇贝养殖器材进行“笼养梭子蟹”的技术经验,并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疣梭子蟹是我国海产大型蟹类,肉质鲜美,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浅海延绳式笼养梭子蟹技术是三疣梭子蟹健康高效养殖技术之一。
合理放养,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消毒;将病蟹放入浓度为2%的食盐水中浸泡,时间视其耐受能力而定,加以治疗。
苗种来源与养殖自然苗:7月中旬-8月中旬收购海区自然采捕个体地50-100g的健壮幼蟹,数量按3600只/亩算。收购时间越早越好,早期苗种个体小,价格便宜,单位重量个体数量多,投资相对较少。
人工育苗:6月份购进育苗场当年所育蟹苗,在水泥池培育壳长达到3~4cm后,进行海区养成。
压笼:养殖笼重量较轻,易随风浪摔打造成蟹体受伤引起死亡,因此需用坠石、沙袋放入养殖笼最下一层进行压笼,减轻风浪造成的损失。
清饵、除脏:因残饵一般被梭子蟹夹碎随潮水流走,可在投饵过程中同时进行清饵、除脏、剔除死蟹的工作,不必单独进行;在养殖笼脏况严重时,可适当进行倒笼。
日常管理投饵:饵料以鲜活的低值蛤类小杂鱼等为主,投饵量根据梭子蟹的生长情况和残饵量具体确定,一般控制在蟹体重的7-10%之间,投喂蛤类可相对多些。投饵次数根据摄食强度确定,一般体重在50-100g时每3天投喂二次,体重在150g-200g时每2天投喂1次,体重大于250g时每天投饵1次。
饵料尽可能以鲜活低值蛤类为主:1.蛤类在海水中存活时间长,保证了饵料的新鲜度且不污染水质;2.蟹可自由摄食且残饵不易被潮水带出养殖笼外,减少饵料的损失;3.投喂时蛤类投喂量可大些,投喂时间间隔较长,适合大规模养殖。
由于梭子蟹相互残杀成性,因此养成笼内每层放一只幼蟹,吊养在近海区的扇贝养殖筏架上。养殖海区应在海流较缓的近海区或扇贝养殖中心区为好,这样可以减轻海流将饵料带出养殖笼造成的饵料损失及养殖笼在海流中的摆动对蟹体造成的损伤。
从育苗厂购得规格为2万个/kg的蟹苗5万尾-6万尾,利用聚乙烯塑料袋带水充氧运输,成活率达到90%以上,暂养在共计300立方米水体的数个水泥池中,进行遮阴、充氧管理;投喂饵料以卤虫为主,配合切碎的熟海红肉等其他饵料。
一项名为“创新笼养梭子蟹”的技术脱颖而出,成为水产养殖领域的佼佼者。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梭子蟹的成活率和产量,更在经济效益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创新技术,揭示其背后的奥秘。
技术背景与优势1. 养殖模式:采用浅海延绳式笼养技术,将梭子蟹吊养在近海区的扇贝养殖筏架上。 2. 苗种选择:选用2万个/kg规格的蟹苗,进行带水充氧运输,确保成活率。 3. 投喂管理:以鲜活低值蛤类为主,确保饵料新鲜且不污染水质。 4. 清洁维护:在投饵过程中同时进行清饵、除脏、剔除死蟹,保持养殖环境清洁。
经济效益分析 未来展望创新笼养梭子蟹技术为我国梭子蟹养殖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因为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推广,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养殖户受益,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