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识茶

春季大棚毛豆霜霉病是常见病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春季,大棚毛豆迎来丰收的季节,只是,毛豆霜霉病却成了种植户们的心头大患。这种病害不仅影响毛豆的产量,更会降低其品质。那么,如何有效防治大棚毛豆霜霉病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春季大棚毛豆霜霉病是常见病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一、病害症状与发生规律

毛豆霜霉病从幼苗至采收期均可发生,主要表现在叶片和豆粒上。叶片症状特点为叶面出现黄白色至黄色不规则小斑,相应的叶背出现灰色疏松霉层。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导致植株生长受阻。豆粒受害后,表面会出现褐色斑点,影响品质。

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春阴雨天多,大棚毛豆常处极易发生霜霉病。温度20~22℃和高湿最利于病害发展。

二、防治措施
措施 具体操作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耐低温弱光、抗病的台湾75、青酥1号、青酥2号、辽鲜1号等早中熟品种。
种子处理 播前精选种子,用甲霜灵、三乙膦酸铝、福美双、多菌灵等药拌种。
前茬选择 前茬以葱蒜类、茄果类、叶菜类等非豆类蔬菜为宜。
科学管理 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覆盖地膜,减少浇水,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合理密植,防止田间郁蔽。开好沟系,避免雨后涝渍。及时清除病苗。合理调控棚温,出苗前不通风,温度低时采用多层覆盖增温保温,保持棚温在25~30℃;齐苗后适当通风降温,棚温白天控制在18~25℃,夜间控制在10~15℃;生长期棚温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不低于14℃;气温回升,棚温超过26℃时逐步加大通风量;植株进入开花结荚期,外界气温适宜时去除棚膜。
药剂防治 遇连续阴雨天气,可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熏烟防治,于傍晚在大棚内均分5~6堆,用暗火点燃后闷棚熏一夜,第二天早晨通风,每隔8~10天一次,连续熏烟2~3次。发病初期及早喷药防治,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杀毒矾64%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世高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克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或69%锰锌·烯酰水分散粒剂6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交替用药。喷药要均匀周到,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重点是病叶叶背。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防治大棚毛豆霜霉病,提高产量和品质。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为毛豆丰收保驾护航。

案例分析一:大棚毛豆霜霉病识别与早期防治
春季大棚毛豆霜霉病是常见病害,影响产量和品质

针对早期防治,建议采用以下策略:播前精选种子,用甲霜灵、三乙膦酸铝、福美双、多菌灵等药剂拌种。同时,选择耐低温弱光、抗病的品种,如台湾75、青酥1号等。

综合管理是预防霜霉病的关键。前茬作物宜选择葱蒜类、茄果类、叶菜类等非豆类蔬菜,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及时清除病残体,深埋或烧毁,并深翻土壤,晒垡冻垡,破坏病原菌的越冬环境。

科学管理,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减少浇水。合理密植,防止田间郁蔽,开好沟系,避免雨后涝渍。及时清除病苗,调整棚温,保证适宜的生长环境。具体而言,出苗前不通风,温度低时采用多层覆盖增温保温,保持棚温在25~30℃;齐苗后适当通风降温,白天控制在18~25℃,夜间控制在10~15℃;生长期棚温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不低于14℃;气温回升,棚温超过26℃时逐步加大通风量;植株进入开花结荚期,外界气温适宜时去除棚膜。

当连续阴雨天气时,可每亩使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熏烟防治,每隔8~10天一次,连续熏烟2~3次。发病初期及早喷药防治,可选用的药剂包括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杀毒矾64%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每隔5~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交替用药。

喷药时,要均匀周到,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重点是病叶叶背。在防治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调整防治措施,以确保毛豆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6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