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种植

杏鲍菇春季多出菇,需掌握适宜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鲍菇,又称刺芹侧耳、雪茸,是我国近年来引入栽培的一种珍贵食用菌。其肉质肥厚,口感脆嫩,味道鲜美,被誉为“平菇王”。一年中,杏鲍菇在春季和秋季出菇,即1月或8月生产菌袋,2月或9月出菇。了解培养料配方及配制,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杏鲍菇春季多出菇,需掌握适宜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配方一 杂木屑 麸皮 石灰
73% 25% 1%

只是,菇期用水量过多,会导致菇体表面产生较暗的条纹或裂缝,影响质量。因此,适当提前采收,提前3~5天采菇,可保持菇体的白度,防止采菇后在贮运过程中菇体发黄而影响质量。杏鲍菇的子实体在七成熟时采收较适宜,此时菇体外观致密有弹性,菌盖边缘内卷呈半球形,菌褶还没有形成。

杏鲍菇出菇期管理的关键在于温度、湿度、通风和病害防治。

温度管理

杏鲍菇的出菇温度因菌株特性而异,一般在室内温度稳定在10℃左右、最佳温度在7℃~15℃时安排出菇。为获得高质量的子实体,应创造条件降低棚温。

2012年05月17日,某研究指出,完成后熟处理后,实行温差刺激,尤其是初冬季节出菇时,菌袋经过低温刺激是很有必要的一个环节,否则,将会导致现蕾困难。刺激适当的话,约10天左右,袋口料表面即有白点。

控制环境尽量将环境温度维持在生长范围内,杏鲍菇的生长温度为6℃~25℃。在6℃~15℃,菇体生长迟缓,但菇体组织细密、色泽美观,可培育出优质菇。

根据食用菌出菇期生物学特性,温度控制在12℃,湿度在85%。当前在管理上,做到稳定温度,增加湿度,适量光照,加强通风,除病灭虫害,提高产量和效益。

控制环境湿度,环境湿度不宜太高,在6℃~15℃的温度下,每天菇棚内喷水1~2次即可,采用覆土方式栽培的不需每天都喷水,可根据外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

病害防治

将出菇面清理干净,并清洁菇棚,春季出菇时喷洒一遍菊酯类杀虫药物后,密闭遮光,使菌袋休养生机。初冬季节出菇时只喷一遍赛百09等杀菌药物即可。

专家讲,据生产实践证明,要抓好以下几点:

控制环境:尽量将环境温度维持在生长范围内,杏鲍菇的生长温度为6-25℃。

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有利于杏鲍菇的生长。

合理用水:适量喷水,避免菇体表面产生较暗的条纹或裂缝。

病害防治:及时清理出菇面,喷洒杀虫药物,预防病害发生。

合理配置培养料

培养料的配方是鲍菇生长的基础。我们采用了以下配方:杂木屑73%,麸皮25%,石灰1%。这样的配方有利于提供充足的养分,为鲍菇的生长提供有力支持。

杏鲍菇春季多出菇,需掌握适宜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科学控制用水量 加强通风

加强通风,有利于促进菌盖生长,抑制菌柄生长。在春季出菇期间,要确保菇棚内空气流通,避免湿度过高,导致病害发生。

在冬季和春季种植的杏鲍菇,果实体发育的温度因菌株而异,通常为15至18℃,培养物质的含水量为60%至63%,菌丝生长空气的相对湿度小于70%。加强通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是蕾期管理的重要环节。

清理出菇面

通过以上管理措施,我们成功实现了春季鲍菇的高产。在今后的种植过程中,我们还将不断优化管理技术,提高鲍菇的产量和品质,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6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