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花卉

棉花秋后管理,关乎产量与品质

棉花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的经济发展。而棉花秋后管理是确保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棉花秋后管理的要点。

棉花秋后管理,关乎产量与品质
一、抗旱防涝

棉花生长后期,正值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抗旱防涝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管理措施 具体操作
保持土壤水分 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0~40厘米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5%以上。
适时浇水 若土壤含水量低于标准,应浇小水或隔行浇水,避免大水漫灌或浸泡。
清沟排水 及时清理排水沟,确保排水畅通,防止涝害。
二、科学施肥
施肥阶段 施肥方案
根外追肥 充分利用叶片吸收功能,进行叶面喷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
花铃肥 重施花铃肥,满足棉花结铃时对养分的需要。
桃肥 棉花成桃时,对钾肥需求量多,应补施桃肥。

病虫害是影响棉花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

病虫害 防治措施
红叶茎枯病 补施钾肥及叶面喷肥
棉铃虫 混合用药和轮换用药
棉蚜虫 合理密植,提高抗病性
四、整枝、推株并垄
管理措施 具体操作
整枝 去除棉株下部老叶和空棉枝,并打掉棉枝群尖
推株并垄 将相邻的两行棉花推并在一起,呈八字形,提高通风透光和增温降湿效果
五、防止贪青晚熟
措施 具体操作
适时打顶 根据棉花长势和霜期,掌握好打顶时间
合理施肥 避免过量施用氮肥,防止棉株生长过旺
喷施乙烯利溶液 对晚熟棉桃进行催熟处理
六、实施精准农业

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棉花种植的精准管理,提高棉花产量与品质。

七、优化棉花纤维生长环境

讲完棉花秋后管理,关乎产量与品质,需科学规划。,让我们转向棉花秋后管理:案例解析与趋势展望。

精准管理,棉花秋后丰收之道 一、土壤管理:破板结,促生长

雨后或浇水后的棉田,地面板结,通透性差,根系活力下降。对此,我们可以采用畜力浅中耕或人工锄地来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棉花根系生长。同时,结合松土,进行培土壅根,可有效增强棉花的抗倒能力。

棉花秋后管理,关乎产量与品质
二、种子选择:品质与产量的双重保障

为了提高棉花品质和产量,应根据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棉花种子。在棉花种植中,掌握合理的密度、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是获得优质高产棉花的关键。早播、早出芽,使棉花生长发育提前,避免了7月中下旬高温干旱对棉铃发育的影响,提高了棉花产量和品质。

三、水分管理:防旱与排涝并重

无水等于无肥,如果水分不足,棉株就会产生大量的乙烯,导致棉铃早衰和脱落。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这一时期,0~40厘米土壤含水量要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5%以上,只有这样棉花的各项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运行。若低于这个指标就要浇小水或隔行浇水,切忌大水漫灌或浸泡,以保持棉田排水畅通,避免出现过多积水而影响根系活力。

四、病虫害防治:科学用药,保障产量

秋后棉花重点做好红叶茎枯病、枯黄萎病、棉铃虫、甜菜夜蛾、棉蚜等防治,特别是近年来白粉虱为害猖獗,应引起高度重视。栽培管理主攻棉桃早熟、不早衰、不贪青。棉花生长后期因群体过大、氮肥使用过多、过晚,棉株生长过旺易造成贪青晚熟,晚秋桃增多,导致棉桃不能正常开裂,影响棉花品质。

五、叶面追肥:补充养分,提高成铃率

充分利用叶片的吸收功能,进行叶面喷肥,以弥补根系吸收养料的不足,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从而提高棉花成铃率。重施花铃肥,以满足棉花结铃时对养分的需要;补施桃肥,棉花成桃时对钾肥需求量多,由于消耗了大量养分,不少棉田出现了缺肥早衰的现象,如不及时补充养分,难以实现秋桃盖顶。

七、育种目标:立足现状,展望未来

棉花育种目标设定依据国内外棉花生产现状,分析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的数据,了解棉花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通过科学育种,提升棉花品种的竞争力,为农民创造更多收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

原文地址:https://www.kh75.com/336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