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扶余农民种植花生,意外收获金灿灿果实
花生,这小小的果实,在吉林扶余的土地上,却承载着农民的希望和生活的希望。
年份 | 种植面积 | 产量 |
---|---|---|
2010年 | 2.1万 | 500 |
2020年 | 3.5万 | 600 |
1941年前后,扶余弓棚子镇榆树村的韩姓农民,将山东老家的花生品种带回种植,从此,花生在扶余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咔吧、咔吧……”一声声清脆的响声,是花生从壳中蹦出的声音,也是农民辛勤劳作的声音。
如今,花生已经成为扶余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很多农民通过种植花生,一跃成为了“十万元户”。
弓棚子镇腰房村农民赵彦华的11公顷扣膜花生纯收入达到15万元。扶余县种植覆膜花生面积2.1万公顷,纯效益达2亿多元。
农民找到了一条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旱涝保收的增收新路。收入多起来后,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今年,全县的覆膜花生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种10多公顷的覆膜花生大户比比皆是。
为减少种子破损率,农户们不嫌麻烦、不怕累,正在手剥花生种。大家伙乐呵呵地表示:今年,通过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多种地膜花生,兜里的票子一定会揣得更多!
吉林扶余农民种植花生,意外收获金灿灿果实。带来的启发,直接引导我们转向另一个关键议题:吉林扶余花生助农增收,金果未来可期。
一、花生种植的历史与传承
二、农业部门的创新推广
2010年,扶余县农业部门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覆膜花生产业,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引进高产新品种、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全面推广花生地膜覆盖新模式、新技术。这种从山东等地引进的大花生品种,不仅品质好,而且通过地膜覆盖技术,亩产比当地露地花生增产50%以上。
三、农民的辛勤付出与收获
在扶余,农民们用勤劳的双手,将花生种植得生机勃勃。金秋时节,每亩地膜花生产量达到了500多公斤,且花生价格一路走高。许多农民因此实现了收入的翻倍,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
花生种植在扶余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未来,扶余将继续加大花生产业的投入,推动花生种植向更高水平发展,让更多农民受益。
在扶余市弓棚子镇城山村,俊江花生种植农民合作社应运而生。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销售,帮助农民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收入。合作社的成立,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葵花号